课题:神奇的极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奇、外在形态、形成缘由;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3、掌握极光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难点:掌握极光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极光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曹冲,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当代科学家。 发表论文和译作两百余篇,并有《极光的故事》《卫星导航常用知识问答》《“北斗”伴咱走天下》等多部译著作出版,其中《神奇的极光》一文被人民教育-出卷网-收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作为自读课文。 2、解题 极光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作者扣住 “神奇”二字,由传说到现象到本质加以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的说理。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是说明文中专门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种。它遵循科学的原则传授知识,内容相对集中,篇幅不是很长,语言准确简洁,浅显易懂,把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各阶层。 3、知识点:说明方法 4、梳理字词 5、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古老的神话传说: 古代中外关于极光的传说以及对于极光的不同称谓 第二部分 极光一瞥: 介绍极光的神奇(出现地域、形态特征、亮度和色彩) 第三部分 极光的来龙去脉: 科学解释极光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的影响 三、分析探究 1、第一部分 古老的神话传说 (1)附宝传说:侧重于极光的古老神奇 “色彩” 触龙传说:古代文献中有极光的记载 “外形” 伊欧斯传说:追溯“极光”术语的由来 “速度” 小结:仔细观察、描写清楚,侧面间接描写 (2)第2段:关于触龙有如下一段描述:“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作引用 (3)第3段: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作诠释 (4)第3段: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做“天狗”、“刀星”、“蚩尤旗”、“天开眼”、“星陨如雨”等。-举例子 2、第二部分 极光一瞥 (1)这部分内容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 第5段:极光的活动区域 第6段:极光的形态特征 第7段:极光的亮度和色彩 小结:多姿多彩,正面直接介绍 (2)第5段 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即“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列数字 在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通常叫做极盖区。-下定义 1958年2月10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极光,在热带都能见到,而且显示出鲜艳的红色。-举例子 (3)第6段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分类别、打比方 展现五种形态的图片 (4)第7段 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作引用 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打比方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160余种。-列数字 展示不同亮度和色彩的极光的图片 (5)第8段 本段是本部分的归纳,不只是内容上的归纳,而是极富抒情特色的一段议论,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的赞叹,也引起了读者对极光的神往。 3、第三部分 极光的来龙去脉 (1)第9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成因的推测 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 认为极光是夕阳返照的辉光 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释放出来的太阳光 (2)第10段:全文的重点 科学的解释了极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