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一种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神药’,竟源自中国古籍中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你会感到惊讶吗? 课堂导入 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一种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神药’,竟源自中国古籍中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你会感到惊讶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将带我们见证:一株小草如何跨越千年,在科学家手中蜕变为‘东方神药’。 Part 01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疟疾 疟疾是经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形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疟疾(高度流行地区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解题 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 ———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东南亚、非洲等地肆虐,传统抗疟药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为此,中国政府于1967年启动代号"523"的秘密科研项目,屠呦呦团队受命参与研究。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获得灵感,创新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在经历190多次失败后,于1971年成功分离出青蒿素,1972年完成临床验证。这一发现使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性。青蒿素类药物现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抗疟药,拯救了全球数百万患者。本文作为屠呦呦获奖后撰写的科学报告,既系统回顾了研发历程,彰显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又弘扬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对中职学生理解科学说明文写作特点、认识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培养职业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Part 02 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 青蒿素( hāo ) 疟疾(nüè) 疟原虫(nüè) 奎宁(kuí) 萃取(cuì ) 乙醚(yǐ mí) 肘后备急方(zhǒu ) 肆虐(sì nüè) 秘(bì)鲁 精髓(suǐ ) 梳理结构 快速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