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 保护人身权 / 编号:22984646

2025年七下道法10.2保护人身权利(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16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身权,保护,个人,信息,开盒,我们
预览图 0
(课件网) (统编版)七年级 下 10.2 保护人身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4单元 说一说:你如何看待“开盒挂人”? 新课导入 “开盒挂人”事件 “开挂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将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即使其本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也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为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出一份力! 网络开盒出红线 10.2 保护人身权 第十课:走近民法典 第4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自学导航(P87-88) 1.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要求、内容? 2.如何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3.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4.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透过”开盒挂人“知晓人身权 01 1.什么是“开盒挂人”? 2.试想如果你是被开盒者,你会有何感受? 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个人照片等,然后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开在网络上,并煽动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如电话、短信等遭陌生人轮番“轰炸”,恐吓威胁。 开盒挂人 陷入恐惧、焦虑 正常秩序被打乱, 社交关系受影响 - 名誉受损,- 职业发展受阻-家庭破裂 - 受到同学的歧视、孤立 承受精神压力,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反应,抑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至选择自杀 环节一:透过”开盒挂人“知晓人身权 个人隐私泄漏 遭受网络暴力 社交生活受扰 网络账号受限 身心受损 第109条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民法典为何不断完善对人身权的保护?有什么要求? ①原因: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②要求: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环节一:透过”开盒挂人“知晓人身权 以下开盒行为,对应侵犯我们哪种人身权? 公开照片 公布个人信息 恶意侮辱谩骂 尾随跟踪寄不明物品 肖像权 隐私权 名誉权 生命健康权 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环节一:透过”开盒挂人“知晓人身权 【笔记】1.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要求、内容 P87 ①原因: ②要求: ③内容: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 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环节一:透过”开盒挂人“知晓人身权 以案说法,理解人身权 02 李某与刘某系同班同学。李某表示被告刘某自2023年6月后开始对其有欺凌行为,无故打其后脑勺,并向其泼水,故将刘某诉至法院要求刘某赔礼道歉,赔偿所损坏保温杯、医疗检查费等费用。被告刘某表示并未向李某泼水,仅有相互拆笔、打闹行为。 根据学校所提供某天监控录像显示,刘某与李某在课间有相互拆对方笔、玩对方水杯、拿走对方凳子、相互推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