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就在你心中》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本文作者是著名作曲家_____,上海人,代表作有小提琴协奏曲《_____》(与何占豪合作),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2)本文是一篇_____(文体),通过论述“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三个分论点,阐明“_____”的核心观点。 2. 字词梳理 (1)词语解释 ① 天籁:_____。 ② 萦绕:_____。 ③ 心扉:_____。 ④ 遐想:_____。 ⑤ 渗进:_____。 ⑥ 无垠: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填空式梳理) (1)全文采用_____结构,开篇以两个设问句引出中心论点:“_____”。 (2)分论点一:“_____”,强调音乐是真情的流露;分论点二:“_____”,指出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分论点三:“_____”,揭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限想象。 (3)结尾引用意大利诗人翁加雷蒂的诗句“_____”,呼应标题,升华主旨。 2. 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的_____、_____和_____,阐明音乐的本质在于_____,呼吁人们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一(论述“乐为心声”段落) “乐为心声,这是音乐最神奇的魅力。你听,那首《二泉映月》,瞎子阿炳用一把二胡,把一生的坎坷、心底的悲苦都揉进了琴弦———不是哭诉,是倾诉;不是抱怨,是感悟。琴声像秋夜的月光,清冷却不绝望;像山间的清泉,曲折却不停歇。它为什么能穿越百年,还在打动今天的我们?因为那里面有阿炳的心跳,有他对生活的热望,有最真实的‘人’的温度。音乐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技巧是船,真情才是水;没有水,船再精致也只能搁浅。” (1)作者为什么说《二泉映月》“能穿越百年,还在打动今天的我们”?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2)文中“技巧是船,真情才是水”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具体说明。 (3)“乐为心声”中的“心声”指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二泉映月》论证这一观点的? (4)如果将“不是哭诉,是倾诉;不是抱怨,是感悟”改为“既是哭诉也是倾诉,既是抱怨也是感悟”,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阅读文本二(论述“乐为多声”段落) “乐为多声,这是音乐最包容的品格。有人爱古典乐的庄重,有人迷摇滚乐的热烈;有人听民谣时会想起故乡的炊烟,有人闻爵士鼓会想起都市的霓虹。音乐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巴赫的赋格像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音符都有它的位置;周杰伦的《青花瓷》把宋词的婉约和流行的节奏拧成一股绳,照样动人。为什么?因为音乐的本质是‘表达’,而表达从来没有固定的模样。就像春天,桃花可以红,梨花可以白,青草可以绿,它们都是春天的声音。现代人要学会用‘三只耳朵’听音乐:一只听旋律,一只听情感,还有一只,听不同声音里共通的‘人味儿’。” (1)作者列举“古典乐”“摇滚乐”“民谣”“爵士乐”等例子,目的是什么? (2)“巴赫的赋格像精密的钟表”与“周杰伦的《青花瓷》把宋词的婉约和流行的节奏拧成一股绳”,这两个例子共同论证了什么观点? (3)如何理解“用‘三只耳朵’听音乐”?结合生活中你听过的音乐,说说这“三只耳朵”分别能听到什么。 (4)文中说“音乐的本质是‘表达’,而表达从来没有固定的模样”,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陈钢;梁山伯与祝英台 (2)文艺随笔;音乐就在你心中 2. (1)① tiān lài ② yíng rào ③ xīn fēi ④ xiá xiǎng ⑤ shèn jìn ⑥ wú yín (2)① 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② 萦回环绕;③ 指人的内心;④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⑤ 慢慢地透进或漏进;⑥ 广阔无边 二、文本探究 1. (1)总分;音乐就在你心中 (2)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 (3)我用无垠/把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