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下册 / 第五单元 / / *画里阴晴 / 编号:23594445

三《画里阴晴》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表现,阴雨,西方,水彩画,自然,作者
预览图 2
语文 语文
《画里阴晴》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填空 (1)本文作者吴冠中是_____(国籍)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 》《 》等。 (2)《画里阴晴》创作于_____(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作者通过对阴雨天气的绘画表现,探讨了_____与_____的融合创新。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氤氲( ) ② 惬意( ) ③ 湿漉漉( ) ④ 渲染( ) ⑤ 朦胧( ) ⑥ 含蓄(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氤氲:_____ ② 渲染:_____ ③ 朦胧:_____ ④ 含蓄:_____ ⑤ 惬意:_____ ⑥ 湿漉漉: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梳理 (1)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1自然段:_____,由“默看细雨湿桃花”引出对“湿”的审美感悟。 第2自然段:_____,赞美阴雨天气中“湿”对自然色调的调和作用。 第3自然段:_____,对比中西绘画对阴雨题材的不同处理,强调作者的创作倾向。 第4自然段:_____,以“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为喻,提出艺术应融合中西技法的主张。 (2)文章以_____为线索,将自然景象的观察与_____的思考相结合,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主旨与重难点突破 (1)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对阴雨天气绘画表现的分析,倡导艺术创作应_____,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中探索新路径。 (2)“画里阴晴”的标题具有双关含义:既指画面中_____的表现,也喻指艺术创作中_____的辩证关系。 (3)文中“浓酣的水彩画”运用_____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_____。 3. 选择题 (1)下列对“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自然之美的客观性 B. 突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 C. 对比阴雨天气的利弊 D. 暗示艺术创作的艰辛 (2)作者认为西方风景画“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画家不擅长表现阴雨题材 B. 西方绘画注重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C. 西方艺术传统排斥朦胧意境 D. 西方风景画独立于印象派之后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 (1)文段中“浓酣的水彩画”运用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 (2)“湿”字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 (3)作者引用潘天寿题画诗的目的是: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 (1)作者认为自己的水彩画“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具体体现在:_____ (2)西洋画对风雨的表现特点是:_____ (3)“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的含义是:_____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