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下册 / 第七单元 / 一 归园田居(其一) / 编号:24144101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官场,田园,诗人,诗句,本性,束缚
预览图 1
语文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归园田居(其一)》的创作背景,积累诗中“尘网”“樊笼”等比喻意象,掌握诗歌“叙事—写景—抒情”的结构。 2、梳理“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逻辑脉络,理解诗人“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核心情感,体会“羁鸟”“池鱼”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3、赏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与语言美,品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诗句营造的恬淡意境。 4、感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理解“返自然”的深层内涵,培养对田园生活与高洁情操的审美认知。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与背景积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朝代)伟大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归园田居(其一)》创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诗题中“归园田居”的核心是“归”,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诗句与意象预习: 补全下列诗句,并解释加点意象的含义。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池鱼:比喻被官场束缚的自己/向往田园的诗人)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比喻压抑自由的官场) 3、字词与翻译预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翻译诗句。 (1)少无适俗韵(适:适应;韵:气质、本性) 诗句翻译: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本性 (2)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诗句翻译: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的后屋檐 (3)暧暧远人村(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 诗句翻译:远处的邻村屋舍模糊不清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的脉络 1、阅读全诗,围绕“归”的核心,完成表格。 探究角度 对应诗句 核心内容 情感态度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池鱼思故渊 从“尘网”(官场)归来,以“羁鸟”“池鱼”自比,表明在官场的束缚感 对官场的厌恶、后悔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 本性热爱田园,不愿迎合世俗;选择 “守拙”(坚守本真),拒绝官场的机巧 对田园的向往、对本真的坚守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归向有田地、草屋、榆柳、桃李的田园,描绘田园的近景、远景与声景 对田园景物的喜爱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 归园后无官场琐事烦扰,内心闲适;摆脱官场束缚,重回自然本性 归隐后的宁静、喜悦与释然 2、诗人为何说“误落尘网中”?“误”字有何表达效果? “误”字表明诗人入仕并非本心,而是“失误”———他本“性本爱丘山”,却因生活所迫或少年“大济苍生”的壮志踏入官场,最终发现官场与自己的本性相悖。“误”字既包含对过去入仕的后悔,也暗含对官场的否定,为下文“归园田”的选择做铺垫,凸显“归”的必然性。 (二)文本研读:赏析写景与情感 1、诗人描绘的田园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景物类型 具体诗句 写景手法 景物特点 近景(视觉) 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 白描、远近结合(近景) 简朴、清雅,充满生活气息 远景(视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白描、远近结合(远景) 朦胧、安详,营造宁静氛围 动景(听觉)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鲜活、亲切,赋予田园生机 2、赏析“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感内涵。 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尘杂”指没有官场的琐碎与纷争,“有余闲”指内心的闲适与自由,直接抒发归隐后摆脱束缚的宁静感,体现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呼应前文“尘网”,强调官场对人的压抑,“返自然”是全诗的情感高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