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湘艺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 大路歌 / 编号:23855201

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路歌》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23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节奏,劳动,歌曲,学生,大路歌,精神
预览图 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路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 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 本单元以音乐为载体,通过系列红色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力量,培养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结构 核心作品 《大路歌》 :以恢弘旋律诠释建党精神,展现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 《就义歌》 :通过民族音乐风格展现革命人士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他作品 :包括《洪常青就义》《蝶恋花 答李淑一》《甘洒热血写春秋》等,按历史脉络编排。 知识技能整合 音乐本体学习 :淡化“欣赏”与“演唱”的界限,通过歌曲分析理解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实践活动 :融入合唱、器乐演奏(如竖笛)、音乐剧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参与感 学习 目标 1. 审美感知:能够准确辨别《大路歌》的劳动号子体裁特点(如节奏规整性、呼号性旋律、集体协作性),感受歌曲中 “坚韧、豪迈” 的音乐情绪,建立对劳动音乐的审美认知。 2.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有力的声音演唱《大路歌》,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与力度变化(如强拍突出、集体齐唱的统一性),尝试通过肢体动作(如模拟劳动动作)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3. 创意实践: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如打扫卫生、搬运物品),创编简单的 “劳动小口号”,并尝试为口号搭配与《大路歌》风格相近的节奏,提升音乐创意能力。 4. 文化理解:了解《大路歌》的创作背景(1934 年电影《大路》插曲,反映民国时期筑路工人的奋斗精神),理解劳动号子与劳动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 “劳动音乐” 在不同时代的文化价值。 重点 理解《大路歌》的文化内涵:通过创作背景分析,体会歌曲所传递的 “团结奋斗、不畏艰难” 的劳动精神。 难点 创编 “劳动小口号” 时,做到节奏与劳动场景的匹配(如 “擦黑板,左到右” 的节奏要贴合擦黑板的动作频率),体现劳动号子的实用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导入环节:情境激趣,初识劳动号子 1.情境创设:教师播放《大路》电影中 “工人集体筑路” 的片段(无声音),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工人们在做什么?如果他们在劳动时想一起用力、不偷懒,会用什么方式统一节奏呢?”(引导学生说出 “喊口号”“唱调子”)。 2.引入主题: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引出 “劳动号子” 的概念:“这种伴随劳动、帮助大家统一节奏的调子,就是‘劳动号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路歌》,就是一首经典的劳动号子,它诞生于 80 多年前的筑路现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歌曲。” 二、初步感知———《大路歌》 1. 初听歌曲:播放《大路歌》原版音频,要求学生闭眼聆听,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豪迈、坚定、有力)”“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一个人领唱,大家跟着唱’的部分?” 2. 复听歌曲:播放音频时展示歌词节奏谱,教师用手拍击强拍,引导学生关注节奏特点:“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手拍,感受每一句的强拍在哪里?歌曲的节奏是不是很规整?这和劳动时‘一起用力’的需求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规整节奏能帮助劳动者统一动作”)。 3.知识讲解:结合学生的感受,讲解 “劳动号子” 的核心特点:①伴随劳动产生;②节奏规整,突出强拍;③常采用 “一领众和” 的演唱形式,帮助劳动者协作。同时举例《打夯歌》,播放片段让学生对比感知。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歌词,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精神面貌。 师:作品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的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不仅能加深对歌词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