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关山行》中宫调式旋律的古朴典雅,体会模拟古老乐器音色营造的氛围,感受节 奏、和声变化所传达的情感,如凝重、赞叹、豪迈等,培养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准确把握《关山行》节奏、音准,用合适力度、表情演奏或哼唱主要旋律,模仿演奏技巧, 通过艺术实践展现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关山行》创编新节奏、旋律或加入新乐器,引导根据音乐意境创作故事、诗歌,激 发创新思维与艺术创造力 。 (四)文化理解 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象征,体会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理解音乐蕴含的民族情感和 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 这是什么?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它屹立千年,承载无数故事。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首作品 ,走进长城,感受 音乐中长城的雄伟与背后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音乐之旅。 1.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2.情绪是怎样的? 3.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4.抒发了怎样的精神? 作品背景: 1978年,作曲家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美,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休息厅,一幅气势雄伟、光彩夺目的万里长城彩色壁毯令他心潮 澎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创作欲望交织,回国后便着手创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1982年由闵惠芬与上海民族乐团首演。 《关山行》作为第一乐章,以古雅的宫调式旋律,描绘长城内外壮丽山河,抒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伟大精神的赞美,展现出人 们面对长城时的万千思绪。 二胡你们熟悉吗? 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音色有什么特点? 演奏二胡时,身体端正,重心稳定。琴筒置于左腿根部,琴杆垂直于 地面,琴身略微前倾。通过弓与弦的摩擦发声,是音色和力度的关键。二 胡的音色被誉为“中国人的嗓子”总体音色:柔和、优美、浑厚、圆润, 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 再次聆听作品,感受歌曲的 结构有什么特点? 《关山行》是庄严、雄伟、深邃的乐章,由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构成。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聆听引子部分 1.听听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序奏中,乐队模拟钟、磬等古老乐器声响,在大提琴等低音乐器烘托下,勾勒出长城的雄伟英姿和民族 气魄,主题特征音调贯穿全曲。 第一乐段乐队奏出主题乐句,庄重而厚重,通过连续下行模进强化音乐形象,调性转换强调主 题。 1.听听第一主题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第二乐段为二胡主旋律,复合乐段,衍用主题乐段节奏,旋律来自引子,用模进、鱼咬尾等手 法,呈现凝重风格与回顾沉思的情愫。 1.听听第一主题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第三乐段分三部分,节奏、调式、调性和旋律多变,从庄重徐缓到轻松流畅,表现作者思绪 变化与对长城内外壮美景象的赞叹。 第四乐段是乐队与二胡共同奏出的主题乐段,有再现引子性质,回归庄严凝重,增添民族自豪 感。尾声衍用大跳小节,巩固豪迈气度,结束乐章。 《关山行》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透迤连绵,雄踞我国北方,展现了饱经沧桑的文明古国坚 强不屈、崇高伟大的精神力量, 《白杨礼赞》是矛盾先生写于1941年的散文,以北方原野“参天耸立”的白杨,象征朴质、勤劳、坚 强不屈的北方农民,进而赞美民族解放斗争中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接下来我们走进五线谱学习园地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 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一)选择题 1.《关山行》是以下哪部作品的第一乐章?( ) A. 《豫北叙事曲》 B. 《长城随想》 C. 《三门峡畅想曲》 D. 《二泉映月》 (二)判断题 1.《关山行》主要运用小调式来描绘长城景色。( ) 答案:(一)填空题 1.B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