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湘艺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真善美的深情呼唤 / 小背篓 / 编号:23881219

【新教材】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小背篓》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09-22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演唱,歌曲,节奏,下面,乐句,注意
预览图 0
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和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和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感受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小背篓》。重点掌握衬词 “哟”的演唱方法,以及歌曲中体现湖南民歌韵味的装饰音,提高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为歌曲伴奏,培养 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湖南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认识“小背篓”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理 解歌曲所承载的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民族文化内涵。 视频短片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件非 常特别的物品——— 。 在湖南湘西的山区,小背篓是人 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帮手。 有一位湖南的作曲家,他就写了 一首歌来赞美他心爱的小背篓。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童 趣的湖南民歌——— 作品背景: 《小背篓》创作于1982年,由欧阳常林作词、白诚仁作曲,是一首极具湖南民歌特色的儿童歌曲。 歌曲生动描绘了湘西 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土家族、苗族儿童的生活场景。创作灵感源于词作者欧阳常林童年时在湘西的生活经历,他用“小背篓” 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物品,串联起采药、捡蘑菇、看月亮等童年趣事,充满了童真与乡土气息。这首歌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 在1983年的央视春晚上首唱,她甜美的嗓音和独特的湖南口音,使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感受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F大调,由两个乐段组成,采用五声宫调式,4/4拍,整体旋律流畅、抒情,具有浓郁的湖南民 歌风味。 前奏:以明亮的高音区分解和弦开始,随后转入模仿芦笙等民族乐器的旋律,为歌曲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并营造出浓郁的湘 西地域色彩。主体部分:旋律以级进和小跳进为主,节奏平稳,富有歌唱性。歌词如“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 楼”,通过“晃悠悠”等叠词,生动地模拟了背篓摇摆的节奏,充满了生活情趣。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了衬词“哟”,这是湖南民歌的典 型特征,增强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第一乐段由六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波音、空拍 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 奏、下滑音的演唱,请再 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下 滑音、空拍、前倚音、 变化音的演唱,请再次 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下滑 音、空拍、变化音的演 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五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下滑音、 空拍、变化音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六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的演 唱,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一乐段 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情绪有什么变化? 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徘徊,最后在一个稳定的主音上结束,给人以圆满、回味悠长的感觉,仿 佛歌声在山谷间回荡。 注意切分节奏、变化音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切分节奏的演 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一字多音、 空拍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变化 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五乐句简谱 注意前倚音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 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一)填空题 1.《小背篓》是一首具有浓郁( )风格的歌曲。 2.《小背篓》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