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离子键 知识点一 离子键 知识点二 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目录索引 素养目标 学习要点 1.能结合实例认识离子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的概念,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2.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两个要素:离子键的成键微粒和成键元素 一种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一种化学用语:电子式 知识点一 离子键 基础落实 必备知识全过关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1)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要达到 的稳定结构,需 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要达到稳定结构需 1个电子。 8个电子 失去 得到 (2)氯化钠的形成 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二者通过_____ 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氯化钠。 静电作用 2.离子键 特别提醒 “静电作用”既包括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又包括原子核与原子核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带相反电荷离子 阴、阳离子 名师点拨 离子键的成键原因和存在范围 (1)成键原因 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②离子间吸引与排斥作用处于平衡状态;③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2)存在范围:存在于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或氢化物)中。 深度思考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能形成离子键吗 提示 不一定。如AlCl3中Al原子与Cl原子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 重难突破 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角度1离子键定义的理解 例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为静电吸引力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稳定性增强 D.由上述过程可知,形成离子键的一般为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B 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Na+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它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Cl-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Na+和C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包括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从而构成NaCl,A、C正确,B错误。由上述过程可知,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转移电子形成阴、阳离子,而形成离子键,D正确。 [对点训练1] 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中含有离子键 B.Z可以表示为XY2 C.X形成+2价阳离子 D.Z中含有X原子和Y原子 D 解析 由题意知,X失去电子形成的为X2+,Y形成的是Y-,X2+与Y-通过离子键形成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XY2,Z中不含原子,只有阴、阳离子,故A、B、C正确,D错误。 探究角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和判断 例2(2024·云南普洱高一检测)具有下列质子数的原子之间一定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 A.11、17 B.14、9 C.11、12 D.9、16 A 解析 质子数为11的是Na,质子数为17的是Cl,两者能形成NaCl,含离子键,A正确;质子数为14的是Si,质子数为9的是F,两者不能形成离子键,B错误;质子数为11的是Na,质子数为12的是Mg,两者都为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离子键,C错误;质子数为9的是F,质子数为16的是S,两者不能形成离子键,D错误。 【变式设问】 (1)质子数为9和12的原子之间一定能形成离子键吗 (2)形成离子键的一定是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吗 提示 是的。质子数为9和12的原子分别为F和Mg,分别属于活泼非金属和活泼金属。 [对点训练2] A、B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8,两者的单质化合生成化合物Z,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一定形成+1价的阳离子 B.B一定形成-2价的单核阴离子 C.Z一定含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