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第6课 戊戌变法 / 编号:23888275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9-17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康有为,中国,公车,上书,学会,变法
预览图 9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谢缵泰创作的《时局图》中,熊、虎、鹰等猛兽环伺,这正是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甲午战后的中国已然如狂风中的危楼,摇摇欲坠!此前,地主阶级洋务派怀着“自强”“求富”的理想,兴办工厂、创建海军,试图扭转中国衰败的局势,可甲午海战的炮火,无情地击碎了这一切,洋务运动最终黯然落幕。在这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是哪一阶层挺身而出,又将以何种方式点燃救国的希望之火?让我们一同走进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 核心素养目标 0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02 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3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 ①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单凭洋务派学西方技术不足已救中国,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2.领导人: 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封建专制政体,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维 新 派 wéi xīn pài 【释义】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3.概况: 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3.概况: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时间 人物 主张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 贰·维新运动的开展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 1891广州万木草堂 1895上海强学会 1895北京强学会 1895北京《万国公报》 1896上海《时务报》 1897长沙时务学堂 1897天津《国闻报》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居南北舆论领导地位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南/上海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北/天津 1897年 严复 译《天演论》书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