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编号:23889691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发展,手工业,明清,时期,清朝,明朝
预览图 9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及重难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一、重点: 二、难点: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壹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新课讲授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①元末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朕本农夫,深知稼穑艰难 2、明朝的措施 ②出身贫寒的明太祖,对百姓的困苦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 ①明太祖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田地,实行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朝移民路线图 洪武丈量鱼鳞图 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 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 影响: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相关史事 黄 河 治 水 图 ①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②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发展。 3、清朝的措施 ③明朝引进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玉米 约16世纪中叶 甘薯 约16世纪末 花生 约16世纪前期 马铃薯 约16世纪末 宋“苏湖熟,天下足” 清“湖广熟,天下足” 我国高产农业区域不断扩大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药材 棉花 甘蔗 茶叶 ④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影响: 清《耕织图·耕》 清《耕织图·织》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推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农业发展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贰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明朝的手工业 ①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 ②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 ———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③这一时期手工业制品畅销海内外。 2、清朝的手工业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运用珐琅彩、仿哥釉、青花、窑变釉、斗彩等十几种施釉方法,集高低温釉、彩于一身,有“瓷母”之称。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丝绸中最高贵的,有“寸锦寸金”之说。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设置织造府。 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皇家独有的御用丧葬物品,用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等,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2013年被拍出1.3亿天价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问世,雍正时粉彩瓷器技术已达登峰造极。 ①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比较成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