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3889767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17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三国,之战,时期,鼎立,西晋,北方
预览图 5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单选题 1.以下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时期地理位置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开展主题探究学习,设计如下表格,适合① 和②两处的选项是(  ) 结论 政权分立 ① 史实 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 A.开放交流;东晋 B.开放交流;前秦 C.民族交融;东晋 D.民族交融;北魏 3. 下列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4.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时期的广州应属于当时哪个政权(  ) A.魏 B.蜀国 C.吴 D.秦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曹丕称帝 B.赤壁之战 C.刘备称帝 D.孙权称王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气候温暖湿润 B.社会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7.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表教材目录括号处应填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是(  ) A.揭竿而起 B.破釜沉舟 C.约法三章 D.风声鹤唳 9.《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 10.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②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③西晋统一全国 ④西晋从此衰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车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  )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 C.吴、东晋、梁 D.宋、齐、梁 12.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13.公元230年,称帝后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什么地方,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A.儋州 B.黄州 C.夷洲 D.惠州 1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1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战役,正确的是(  ) ①长平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17.绘制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观察下面表格,其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  )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商业 建康城人口众多,商业活跃 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C.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D.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8.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丕书房的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