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湘美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五单元 汉字书法之美 / 第1课 点画之美 / 编号:23918779

湘美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汉字书法之美 第1课 点画之美 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点画,隶书,甲骨文,变化,草书,不同
预览图 12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
(课件网) 第五单元 汉字书法之美 第1课 《 点画之美》 汇报人:XXX 时间:XXXXX 湘美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 目录 CONTENTS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01》 新课导入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衍生而来。使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点画,塑造字形,安排行间字距,组织篇章布局。 《02》 新知探究 如何分辨不同的书体? 问题1: 彩陶纹样 古老优美的汉字,一字一图画,一字一故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彩陶纹样 甲骨文 渔:会意。从水,从鱼。本义:捕鱼。 小篆 甲骨文 甲骨文 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主要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春秋 栾书缶及铭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年。 战国中晚期 杜虎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书法中的点画,泛指书法作品中的笔画线条。 汉字数千年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点画的形态与字形结构发生了多次美妙的嬗变。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的点画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 ● 形象质朴、圆匀劲挺的篆书线条 不做任何装饰,均细而劲挺,婉转而流畅,回环盘曲,藏头护尾,笔势多下垂。不同弧度,不同长短的曲线与直线巧妙组合,使它更具美感。 粗细均匀 禁 及 弧度变化,长短不一的曲线对比 护尾 藏头 向下垂引 ● 左右开张、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隶书以波势著称。在隶书中毛笔的功能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变连为断,画弧为直,改转为折,产生了点、横、竖、撇、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点画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别,更具变化。 波形和“蚕头雁尾” 是隶书笔画的典型特征。 蚕头 雁尾 藏锋 出锋 波浪形曲线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之势。 各 征 孝 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 笔画粗细均匀 变连为断、改转为折 活动一 标出下列篆、隶书的转折提按处,并临写例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 ● 连绵盘曲、纵逸奔放的草书点画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不规则状。圆转多于方折,意趣多于法度。线条的走势随字形盘曲勾连,不断改变运行方向,忽引忽驻,或藏或露,乍徐乍疾,时连时断,意态纵横,变幻莫测。 《自叙帖》局部 怀素 唐代 浓 枯 转 折 断 连 藏锋 露锋 根据书中《自叙帖》字帖选图提示,将书中“思考·练习”环节中明代王铎《草书册》中的“书画”两个字,按要求标出笔锋的藏露、提按、转折、连断,墨色的浓淡、枯湿。 学习任务一 “书”“画”二字(取自明代王铎《草书册》) 如流泉飞瀑,纵意奔放。 怀素《自叙帖》 如枯藤缠绕,笔走龙蛇。 王铎《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卷》 如流星电闪,不可端倪。 张瑞图《自书诗册》 王羲之 《上虞帖》 如烟云缭绕,若断还连。 《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草书 黄庭坚 北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 精严整饬、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楷书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精致多变,形态更具完备。横平竖直、方整妍美。直线居多却直中见曲致,藏露结合以藏锋为主。提按变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