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天气 1 我们关心天气(科学观念) 1. 不同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均有影响;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可能不同。 2. 天气指一个地方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的冷热、阴晴、雨雪及刮风等情况,常用特定词语描述,具体分类如下: - 表示冷热:天寒地冻、烈日炎炎 - 表示刮风:微风轻拂、狂风怒号 - 表示阴晴:天昏地暗、晴空万里 - 表示雨雪:细雨如丝、鹅毛大雪 3. 天气观察记录单需记录地点、日期、天气现象。 4. 地球被含氮气、氧气、水汽的大气圈包围,靠近地面的大气发生水平和垂直运动,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教材习题答案 1. (教材P4)可从气温、降水量、风、云等方面观察、记录天气。 2. (教材P4)大气圈里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含氮气、氧气、水汽等。 2 认识气温计(科学观念) 1. 为准确描述气温,可用气温计测量,常用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 气温计结构包括单位符号、刻度、液柱、玻璃泡;刻度上1大格表示10℃,1大格分10小格,1小格表示1℃,20℃以上越往上数字越大,0℃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 3. 气温计读数步骤:①判断液柱顶端在0℃以上还是以下;②数出液柱顶端与0℃相距的格数;③结合前两步得出结果(0℃以上可省略“零上”,0℃以下需读“零下”)。 4. 除气温计外,还有体温计、水温计,它们作用相同、结构相似,但测量对象、量程、分度值不同。 教材习题答案 1. (教材P7)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时,需分清零上/零下温度、每格度数,注意读法写法,等液柱稳定后读数,视线与液柱顶端相平。 2. (教材P7)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获得准确数据,帮助准确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 3 测量气温(科学观念) 1. 测量气温时,气温计需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置于通风良好、无阻挡的草坪上,且离地面1.5米。 2. 使用气温计的注意事项:①手持时不触碰玻璃泡;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处;③离地面约1.5米,保持干燥;④液柱稳定后读数;⑤读数时视线与液柱顶端齐平。 3. 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 探究实践: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 实验材料:气温计、一天的气温记录单等。 - 实验步骤:①选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测量室外同一背阴通风处的气温;②记录测量结果;③根据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 - 实验记录(示例): |时间|8点|10点|12点|14点|16点| | -- | -- | -- | -- | -- | -- | |气温|7℃|9℃|12℃|15℃|11℃| - 实验结论:①一天中气温先升高后降低;②14点气温最高。 教材习题答案 1. (教材P10)记录可能与同学不同(据实际情况回答);不按正确方法测量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2. (教材P10)室外一天中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3. (教材P10)按时间排列涂色气温计模型图,能直观形象展示气温变化规律。 4 测量降水量(科学观念) 1. 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形式有雨、雪、冰雹等,用雨量器测量,单位是毫米,其多少与雨量器粗细、大小无关。 2. 根据24小时降水量划分降水量等级: |降水量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 -- | -- | -- | -- | -- | -- | -- | |24小时降水量/毫米|0~9.9|10~24.9|25~49.9|50~99.9|100~249.9|≥250| 3. 暴雨预警分四级,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收到预警应尽量不外出。 4. 不同暴雨预警等级的降水量标准:①蓝色预警:12小时内将达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②黄色预警:6小时内将达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③橙色预警:3小时内将达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