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第2课“分支结构流程图”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流程图描述算法 课名 第2课 分支结构流程图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2-3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 能通过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结构。 2. 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会绘制分支结构流程图。 3. 理解程序设计 IPO 模式。 4. 通过修改判断条件的体验,形成对设计的感官认识。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教师带领学习者感悟当前的智慧农业发展,拉近学生与信息科技产业的距离,消除课本理论与实际使用的距离感,强调信息科技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课程中涉及到地理、数学等知识内容,具备跨学科学习的特点。 从智慧农业的其中一个方面———智能灌溉,进行深入,让学生通过了解其施行流程,探究发现其中“判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的案例,理解分支结构执行过程。鼓励学生分析智能灌溉的过程,选择合适的结构进行表达。 设计能够满足学习者发散思维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修改条件,进行流程优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IPO模式总结。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建议教学者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情景,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本课“智慧农业”相关内容,虽在我们身边,但对于学生却较为陌生,教学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数字媒体资源进行内容呈现。帮助学生进行建构。有相关资源的学校可以组织或指导学生到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 在新知学习方面,本课主要有二个新知内容: (1)对于“分支结构流程图”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学者引导学生从认识分支结构三种基本流程入手,理解分支结构“流程”及“流程图”的特点,提供简单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知识建构。选择综合课例,以项目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选择合适的结构,再绘制出完整的分支结构流程图进行表达,本课提供的案例:土壤湿度检测、找出最高温度。 (2)对于“程序设计IPO模式”知识内容,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学生探究完成程序流程图的绘制,教学者带领学生观察流程特点,进行IPO模式总结。 在“项目探究”方面,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样的形式来对案例进行探究和讨论。 对于本课中的项目案例:“梳理智能灌溉流程”,学生需要理解土壤湿度检测的过程,判断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执行内容。本项目较为简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完成流程梳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可以参考“土壤湿度检测流程”,探究设计出“环境温度检测流程图”、“空气湿度检测流程图”等。 对于本课中的项目案例:“找出最高温”,该案例实现流程方案较多,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一题多解”, 引导学生通过修改“判断条件”,不断的进行算法优化,并绘制出相关的分支结构流程图进行展示。 本课两个项目衔接性强,难度层层深入,建议教学者合理安排项目顺序。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教学者应注重引导学习者对于案例的探究。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项目探究一 补充内容 智能灌溉的重要环节在于收集农田中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气象条件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土壤湿度检测: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检测仪器可以放置在土壤深度多个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壤湿度数据。根据土壤湿度的测量结果,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给植物进行灌溉。 光照强度监测: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测量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判断植物所处的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