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湘艺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华夏之声·文化根脉 / 年轻的朋友 / 编号:23944506

第二单元《元华夏之声·文化根脉》—《年轻的朋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青春,演唱,年轻的朋友,学生,校园,节奏
预览图 5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
《年轻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来源 本教学设计依据湘艺版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年轻的朋友》作为单元主打青春校园风格歌曲,创作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明快旋律与真挚歌词展现青少年 “互助友爱、携手成长” 的青春风貌,包含歌曲简谱、创作背景简述(反映 90 年代校园生活)、音乐要素(节奏、调式)分析提示及青春校园场景配图(如学生结伴学习、运动场景)。 教学内容除教材核心素材外,补充多元辅助资源深化学生理解:一是音频视频资源,如《年轻的朋友》原版演唱(校园歌手演绎)、现代合唱改编版(如中学生合唱团演唱)、乐队伴奏版(吉他、键盘为主)、青春主题纪录片片段(《我们的青春》中 “校园友谊” 片段,时长约 3 分钟);二是文字与实物素材,如 90 年代校园日记复刻本、青春主题诗歌(如席慕蓉《无怨的青春》选段)、校园生活老照片(课间活动、运动会);三是跨学科资源,如语文课本中 “青春主题散文”(如《青春》)、品德与社会课本中 “友谊与责任” 相关章节,通过 “音 - 画 - 文 - 德” 多维度整合,帮助学生感受 “青春音乐与校园生活交融的魅力”,理解作品承载的 “友谊珍贵、青春奋进” 的精神内涵。 二、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设置 2 课时,各课时核心目标与内容分配如下: 第 1 课时:青春背景感知与歌曲基础学唱 聚焦 “走进青春语境,掌握演唱基础”,通过校园老照片、青春纪录片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年轻的朋友》的创作背景(90 年代校园生活、青春友谊故事),掌握歌曲核心节奏型(十六分音符节奏、附点节奏)与旋律框架,完成单声部初步演唱,建立对 “青春校园歌曲” 的初步认知。 第 2 课时:文本细读与青春精神传承 侧重 “深挖青春内涵,深化情感表达与文化理解”,通过歌词青春意象分析、旋律活力元素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明快活泼、真挚温暖” 的情感特质;结合情景演唱、校园情景表演、跨学科探究等活动,将对青春之美与友谊的感知转化为艺术表现力,全面落实五大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五大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准确辨别《年轻的朋友》的音乐体裁(青春校园歌曲),感知歌曲 “明快活泼、真挚温暖” 的整体风格,说出旋律中 “十六分音符节奏(××××)”“附点节奏(× ×)” 的运用特点(如十六分音符营造的 “青春活力感”),以及大调式(C 大调)与校园音乐元素(如口语化旋律、重复乐句)融合的韵味。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年轻的朋友》(如原版的 “校园质朴感” 与合唱版的 “集体温暖感”),学生能分析演唱形式、伴奏乐器(吉他 vs 管弦乐)对情感表达的影响,归纳 “青春校园歌曲” 的审美特征(如旋律流畅易唱、歌词贴近校园生活、情感积极向上)。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以 “明快活泼的速度( = 108-116)”“饱满有活力的力度(mf - f)” 演唱《年轻的朋友》,准确把握难点节奏(如 “年轻的朋友 手拉手” 中的 “×××× ×× ×××× × - ” 十六分音符节奏、“并肩向前 不回头” 中的 “× × × × × - ” 附点节奏),做到咬字清晰、气息轻快,单声部演唱合格率达 90% 以上。 小组合作完成 “校园情景化演唱”,能结合 “学生结伴学习、运动” 的场景需求,融入简单校园动作(如拍手、搭肩),调整演唱的语气与力度:如 “手拉手” 句语气欢快(体现友谊),“不回头” 句力度加强(体现坚定),展现歌曲的青春活力与情感层次。 (三)文化理解 了解 20 世纪 90 年代校园生活背景(如课间活动、同学交往方式),明确《年轻的朋友》作为 “青春友谊载体” 的文化定位,说出歌词中 “手拉手”“并肩”“阳光”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如 “手拉手” 象征互助,“阳光” 象征青春美好)。 结合不同时代青春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