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失眠症”到来之前……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 在忘却到来之前……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与建构: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情感,梳理情感脉络;结合全文,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并概括柔石、白莽的形象特征; 学习作者多变的笔法,体会其深沉真挚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为进步 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军事“围剿”,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背景简介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 ,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北斗》是其主要刊物。 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真的忘却了吗? “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 一、叙事:在细节中记念 白莽 柔石 (1)白莽 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 白 莽 第一次见面是白莽送来原版的《彼得斐传》 第二次见面是鲁迅送他藏的两本集子,并做了交谈 第三次见面是白莽被捕获释后于鲁迅家中相见 热情忠厚 自尊敏感 直率坦诚 追求理想 富有革命精神 思考:为什么写白莽遇难时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诗 裴多菲(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是匈牙利 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 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 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代表作:诗歌《自由与爱 情》《我愿意是激流》以及大量小说散文戏剧。 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实际上是用裴多菲类比和衬托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白莽热爱彼得斐的诗,翻译彼得斐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已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的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赞扬白莽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精神。 (2)柔石 交往概括 人物品质 柔 石 合办朝花社、做印本、做杂务,拼命译书还借款 他视力不好,过马路却又担心鲁迅的安全 终于决定改变创作的路子,答应做期刊编辑 介绍冯铿女士与鲁迅认识 鲁迅托柔石带书给白莽将合同交他带给书局 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信中还在挂念我 对失明母亲的拳拳之心 耿直、忠诚 有台州式的 硬气,而且 颇有点迂 如何理解“迂”和“硬气”? “迂”—为人随和,单纯、善良、忠厚,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缺乏清醒的认识。 “硬气”—对革命工作执着热心,具有果敢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