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陆游 书愤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小李白”。他的诗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风,其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 作者简介 他活了85岁,历经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六朝。他创作的各类诗词多达九千三百余首,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无数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受尽欺凌、侮辱。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北宋—南宋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 动词,书写, 抒发。 愤懑、悲愤。 题解 “书愤”者,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也。 朗读诗歌,疏通词句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同“哪” 有楼的高大战船 sǎn 空:白白地、徒劳地;自许:自我期许 头发花白 名显于世 指不相上下 能够 原文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陆游 思考: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愤 思考 所“书”何事? 为何而“愤”? 如何抒“愤”? 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为何而“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 一是在 39 岁任镇江通判时,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但张浚无奈兵败,第二年陆游也被罢免; 二是 48 岁时,任王炎的幕僚,朝廷否决陆游所作的北伐计划《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北伐又成泡影。 投降派把持朝政,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