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 谢谢您,老师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 “感恩老师” 为核心,结合二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动手能力初步发展的特点,通过了解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用爱心作品(如贺卡、黏土爱心等)表达对老师的祝福。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与艺术实践,让学生掌握简易手工制作方法,感受艺术表达情感的作用,培养尊重师长、懂得感恩的品质,为后续创作情感主题作品积累经验。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张桂梅老师扎根贫困山区、助力女孩求学的事迹,感知老师的奉献精神,知道艺术作品可作为表达感恩情感的载体。 2. 艺术表现:认识爱心手势、贺卡、黏土爱心等表达爱的艺术形式,掌握爱心纸贺卡(对折、画形、裁剪、粘贴)和简易黏土爱心的制作步骤。 3. 创意实践:结合对老师的回忆,选择喜欢的形式(贺卡、黏土、悄悄话等)创作爱心作品,尝试添加个性化装饰(如绘画、文字)。 4. 审美感知:感受不同爱心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体会作品中传递的感恩情感,提升用艺术作品表达心意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多种表达爱的艺术形式,掌握爱心纸贺卡和简易黏土爱心的基础制作步骤,能独立完成一件简易爱心作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对老师的真实情感融入作品创作,通过个性化装饰(如写一句悄悄话、画老师的形象)让作品更具情感温度。 教学准备 1. 教具:张桂梅老师事迹短片、话剧《桂梅老师》剧照;爱心纸贺卡、黏土爱心、电子贺卡等作品范例;爱心纸贺卡制作步骤图、黏土(红、粉、黄等颜色)、彩纸、剪刀(圆头安全款)、胶水、彩笔;“爱心表达形式” 分类海报(含爱心手势、贺卡、黏土等)。 2. 学具:每人 1 张彩色卡纸、1 把圆头剪刀、1 支彩笔、1 小盒黏土(自选颜色)、1 张便签纸(用于写 “爱心悄悄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张桂梅老师事迹短片(精简版,突出帮助女孩上学的片段),提问:“短片里的张老师做了什么特别的事?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展示话剧《桂梅老师》剧照,补充:“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也像张老师一样关心我们,比如教我们知识、帮我们解决困难。今天,我们就用美术的方式,制作爱心作品感谢老师。” 认真观看短片,积极分享对张老师的感受。 回忆自己老师的日常付出(如 “老师帮我讲过难题”),激发制作作品的兴趣。 用真实事迹触动学生情感,建立 “感恩老师” 的情感基础,自然引出课题,符合二年级学生情感共鸣的学习特点。 讲授新课 认识 “爱的表达形式”: 展示 “爱心表达形式” 海报,逐一介绍:“我们可以比爱心手势、做爱心贺卡、捏黏土爱心,还能写‘爱心悄悄话’。这些都是表达对老师的爱的好方法。” 示范核心制作方法: 爱心纸贺卡:对照步骤图,用彩纸演示 “对折→画半个心形→沿轮廓剪→展开→局部粘贴装饰”,强调 “剪的时候要慢慢走,沿着线条剪”。 黏土爱心:取红色黏土,演示 “揉成圆球→压成扁圆→用手指捏出爱心的两个尖角”,提醒 “黏土要揉匀,造型才光滑”。 情感引导: 提问:“你想在作品里加什么,让老师知道这是专门给她的?(如画老师的笑脸、写‘老师您辛苦了’)” 观察海报,跟着老师比爱心手势,说说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如 “我喜欢做贺卡”)。 专注观看示范,在草稿纸上尝试画半个心形,或用少量黏土练习揉圆球。 思考并分享个性化想法(如 “我想画老师带我们做游戏的样子”)。 通过直观示范降低制作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情感引导为后续创作铺垫,避免作品流于形式。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件感谢老师的爱心作品。做贺卡的同学可以用彩笔装饰;捏黏土的同学可以给爱心加小装饰(如用黄色黏土做星星);也可以把‘爱心悄悄话’贴在作品上。” 巡视指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