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本章节知识结构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经纬网定位 经纬线与经纬度 本章节知识结构 学用地图 地图的应用 地图三要素 图例和注记 方向 比例尺 等高线与地 形图的判读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地五种不同部位的特征 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美国“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天圆地方)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地球卫星图片 美国“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 表面积约5.1亿km2 周长约4万km 地球的大小 我们要掌握三个描述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纬线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度数表示方法: 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北纬用N,南纬用S 圆 东西方向 0--90° 判定方法: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经纬网 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北纬全在北半球,南纬全在南半球。 位于赤道上的点既不位于北半球也不位于南半球。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度数表示方法: 判断东西经的方法: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东经用E,西经用W 半圆,每两条相对应的 经线才组成一个经线圈 经线 南北方向 0°-- 180° 向东增大是东经, 向西增大是西经 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关系? 经度度数相加等于180;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经线和160°E经线。 位于20°W经线和160°E经线的点既不位于东半球也不位于西半球。 0o 10o 10o 20o 20o 30o 30o 180o 180o 本初子午线 160o 东半球 W W W E E E E 西半球 西半球 西经W 东经E <20度的经线均在东半球;>160度的经线均在西半球 20—160度之间的经线,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 10°N 5°N 10°E 15°E 55°N 50°N 15°E 20°E 甲 乙 甲>乙 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1)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 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一般方法) 地图的方向 美国“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2)有经纬网的地图: 先根据经线定南北方向,再沿纬线定东西方向。 (3)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 地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形式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举例 1∶200000或 1/2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比例尺比大小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图一 图二 小 大 大 小 略 详 图一 图二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尽。 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图例: 地图上通常都有各种符号,它们是用来简略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对这些符号含义的说明就是图例。 2.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高度/米 0 2000 4000 6000 A 相对高度 海拔 B 海平面 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 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同图等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