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湘教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 编号:23987366

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地理,南方,地区,区域,学习,诗词
预览图 0
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 设计者 单元课时数 4课时 课型 授新课 单元名称 依托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课标内容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河流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4.实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如问卷、访谈等内容) 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掌握,对有关反应地形、地势、河流、植物、人类生活等的古诗词有一定接触,但未能熟练运用;能够对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做以简单的分析,少数学生可借诗作画,结合掌握的地理知识自编打油诗,并将地理知识与诗词文化相融合学习。 单元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地图等资料,利用描写南方地区地形 地势,河湖,气候资源等的诗词,体会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区位优势对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3.运用诗词,分析长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依托的区位优势,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4.逐步形成祖国统一意识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通过跨学科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单元概述 本单元学习内容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属于区域地理范畴。地理位置决定本区自然环境特点,由区域优势影响人文环境的特点,本区历史文化特点鲜明。以长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为代表,其经济发展在利用其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的同时,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典范,意义重大。本单元内容遵循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的结构,利用诗词创设情境,通过明确位置,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的区位优势,与人文环境要素有机结合,分别以诗与自然,诗与生活,诗与环境四课时进行进阶呈现。使学生在感受诗词情境课堂的同时,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第一课时 诗意南方秀风光--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诗词呈现地形、地势、河湖、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说明其对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影响。2.提升阅读析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提高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因地制宜发展的人地协调观4.古诗词文化融入地李课堂教学中实施跨学科综合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习重点 1.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要素与经济因地制宜的发展;2.诗词恰当的应用在地理课堂学习内容中。 学习难点 1.诗词恰当的应用到地理课堂学习中;2.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环节 教与学活动(重点体现古诗词应用的部分) 设计意图(体现核心素养) 评价方式 大情境设计任务一活动一活动二任务二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 古诗中的南方风光运用地图描述南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展示古诗及配图,学生判断描绘的地区《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学生判断诗词描绘的地区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总结概括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2.寻找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小组合作,找出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包括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及特点,说明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自学完成,运用地形图,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一、地形和地势:1.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特点: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显著。2.地势:西高东低小组合作,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影响:(1)地形:影响农业部门、交通线的分布、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地质灾害等(2)地势:结合诗画情境,说明地势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