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 共筑生命家园 / 编号:24011598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0-01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自然,人与自然,生态,余村,发展,人类
预览图 0
(课件网) 共筑生命家园 ———从“塞罕坝奇迹”看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情境导入 。 每年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 2025年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全国生态日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理念从何提出呢?他背后有哪些内涵意蕴? 01 生态之殇到绿色奇迹 —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历史上的塞罕坝: “美丽高岭”退化的逝去: 介绍塞罕坝曾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皇家猎苑。 由于清末以来的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已退化成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已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 从塞罕坝的教训中,你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征服与被征服?还是共生共荣?) 人类 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1.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P81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2 2.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 分析塞罕坝的变迁,说明塞罕坝人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概括 措施 尊重规律,科学造林 经历了连续两年造林失败后,林场技术人员攻克了“全光育苗”等技术难关。 从“造林”到“营林” 从单纯追求林木数量,到构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多种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行动,久久为功 国家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数百名工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P82 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P84 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84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02 绿色答卷到中国道路 ———从生态成就看绿色发展 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并非孤例。它是我国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和典范,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并展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绿水青山发源地” ———浙江安吉余村 “国家公园体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 “双碳”目标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承诺与行动 1.小组搜集资料,介绍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具体内容。 (可以制作ppt演示) 2.小组派代表展示,展示时间不超过2分钟 “地球卫士” ———三北防护林工程 20年前,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调研,在这个曾经污染严重的矿山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年来,“两山”理念逐渐落地生根。 “绿水青山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 余村的昨天和今天 2003 年,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 2005 年 8 月 15 日, 平 到 余 村 考 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 绿 水 青 山 就 是 金 山 银 山 ” 的 科 学 论 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