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授课人:曾老师 第四单元 发挥算法的优势 学习目标 通过描述让计算机从1数到100的算法,了解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时的重复过程。 1 了解循环结构与计算机工作特点的关系,体会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情境思考 课堂导入 人类从1数到100,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如果从1数到10000呢? 情境思考 课堂导入 要让计算机“从1数到100”,应该怎样描述算法步骤呢? 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有什么优势? 学习活动 一 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三 感受计算机运算处理的优势 二 验证“从1数到100”的算法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1. 缩小问题规模 为了便于理解,先把问题规模缩小,分析从 1 数到 10 的过程。 3 4 5 6 7 8 9 1 2 10 我们数数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1,2,3,4,5,6,7,8,9,10。 除了输出的数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是重复的操作。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1. 缩小问题规模 为了便于理解,先把问题规模缩小,分析从 1 数到 10 的过程。 3 4 5 6 7 8 9 1 2 10 数完一个数后,怎么数下一个数? 数完1,该数2,在1的基础上加1,以此类推。 从中发现的规律是每个数依次加 1。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1. 缩小问题规模 为了便于理解,先把问题规模缩小,分析从 1 数到 10 的过程。 3 4 5 6 7 8 9 1 2 10 如何让计算机数数? 人在数数的过程很简单,一个数一个数地数下去。如果这个任务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也需要进行同样的过程。 可以把重复的操作通过循环结构来描述。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让计算机直接数数不好体现,可以选择用输出这些数来表示,用流程图表示如右图。 观察流程图: 除了输出的数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是重复的操作。 从中发现的规律是每个数依次加1。 可以把重复的操作通过循环结构来描述。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2. 回顾学习过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一种基本的控制结构,用于重复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直到满足循环条件为止。 循环体指循环结构中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2. 回顾学习过的循环结构 执行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1. 如果循环条件成立,则做一遍循环体指定的操作; 2. 再检查循环条件,如果成立,则再做一遍循环体指定的操作; 3. 以此类推,重复执行,直到循环条件不再成立。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3. 还原问题,描述算法 初始时:这个数为 1 结束时:这个数为 101 第 1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满足,继续循环) …… 第 2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仍然满足,继续循环) 第 100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1。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等于 100,此时条件不满足,结束循环)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循环的条件判断 循环体 初始化 循环的三要素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进一步探究:描述让计算机“从 1 数到 100”,只数其中的奇数。 初始时:这个数为 1 结束时:这个数为 101 第 1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2。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 100,此时条件满足,继续循环) …… 第 2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2。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 100,此时条件仍然满足,就继续循环) 第 50 次:输出这个数,然后把这个数加 2。 (判断这个数是否小于 100,此时条件不满足,结束循环) 学习活动1: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 学习活动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