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传染病与免疫(知识清单) 第1节 常见的传染病 考点1 传染病的类型 1.传染病引起的原因:蛔虫病、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传染病的类型 传染病可分为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考点2 病原体的理解 3.病原体 可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4.传染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有关 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繁殖快、数量多。 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影响人体的免疫力,易患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传染病。 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 考点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蛔虫病患者的类便中含有虫卵食用被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易患蛔虫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通过血液、性接触、分娩和哺乳等途径传播。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考点2传染病的三个流行环节 1.传染病的共同特征是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是易感人群。 考点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易错辨析: 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核心环节,本质区别在于角色和作用不同: 传染源:是“病原体的来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新冠患者、携带狂犬病毒的狗)。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的运输通道”,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易感宿主前经过的途径(如飞沫、食物、蚊子叮咬)。 易感人群:是“病原体的攻击目标”,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如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免疫力低下的老人)。 简单类比:传染源是“病毒工厂”,传播途径是“运输公路”,易感人群是“待感染的目的地”。 第3节 免疫 考点1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和作用 1.皮肤能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外。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和纤毛具有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作用。 2.泪液和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灭细菌。 3.吞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能够吞噬和消灭侵人人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4.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2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过程 1.抗体抗原 某种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微生物或物质叫作抗原。 2.抗体抗原的关系 考点3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以及特点 1.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叫作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的攻击性、针对性极强,能选择性地将非特异性免疫未消灭的病原微生物逐一清除,并且使人体获得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 考点4影响免疫力的因素以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影响因素: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 B、维生素 B,等多种物质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有关。 提高方法:全面均衡的饮食,适当多喝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计划地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也能提高免疫力。 考点5过敏反应 有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正常的刺激,对某些人却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这与人体的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