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粤教·粤人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跨学科主题学习2 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 编号:24045374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课件 (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日期:2025-10-11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火箭,探索,太空,发射,载人,人类
预览图 7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人文地理环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 逐梦航天 导语: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梦想和追求之地,探索宇宙的征程充满无限的可能和未知。下面我们将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大家感受太空探索的乐趣,并了解到水火箭与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技术和知识。   时政链接:2023年7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并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中国已全面启动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火箭的研发工作,包括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的研制,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的建设等。   关联学科:地理、物理、历史、科学。 探究主题一: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及时间顺序 1.查阅资料,绘制人类太空探索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时间并简要说明。 1.范例: 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3年: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搭乘东方6号载人飞船,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漫步。 1971年: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世界上首个空间站。 1977年: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射,开始了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 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首次实现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用于观测宇宙。 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 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012年: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开始对火星的探索。 2020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开启火星探测任务。 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2.小组讨论:太空探索的成本巨大,人类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太空探索是否值得。   小知识:太空探索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发射一枚运载火箭的成本可能就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研发航天器、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维持地面控制中心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些大型太空任务,如阿波罗计划等,花费了数百亿美元。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更是惊人,累计花费超过千亿美元。此外,长期的太空任务还需要考虑宇航员的培训、生活物资供应、航天器的维护和更新等一系列持续的开销。而且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任务的日益复杂,成本还可能继续上升。但尽管成本高,人类依然不断投入,因为太空探索带来的科学价值、技术进步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略。 探究主题二:水火箭探索之旅 实验目的: 1.了解水火箭的制作过程和发射原理。 2.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体验火箭发射的过程和乐趣。 实验工具:两个大容量塑料瓶、剪刀、美工刀、电工胶带、气门芯、打气筒、水等。 实验原理:当水火箭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并打气后,瓶内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打开开关瞬间,高压气体迅速将水从火箭尾部喷出,水向后喷出时对火箭产生一个向前的    (选填“反作用”或“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飞行。同时,火箭内部的空气也会在压力作用下从尾部喷出,进一步增加火箭的   (选填“压力”或“动力”)。水火箭就是利用这种反冲作用实现升空的。(注:水火箭的原理主要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作用  增大 动力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塑料瓶作为火箭主体,在瓶身中部平均画出四条尾翼定位线。 2.用硬纸板或塑料片制作四个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