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方寸天地》教学设计(第2课) 课题 方寸天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感受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与文化内涵,理解印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与审美特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篆刻元素进行简单的标识设计,表现个性与创意。创意实践:尝试将篆刻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会标志。文化理解:理解篆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时代审美之间的深层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方寸天地”为主题,围绕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形制特点、文人篆刻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篆刻“以书入印”“金石气与书卷气融合”等艺术特征。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汉字和书法已有初步了解,但对篆刻艺术较为陌生,需通过实物图片、经典作品和现代应用案例激发兴趣,逐步引导其理解篆刻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形制特点;掌握文人篆刻的艺术特征;能将篆刻元素运用于现代标识设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分析印章艺术特征,并完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赏析法、讨论法、项目式学习、实践设计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展示带有印章的经典书画作品,提问:“这些红色印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过渡语:“一方小小的印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文人精神的寄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方寸天地》,探索篆刻的奥秘。” 观察图片,思考印章的功能,初步表达对印章的认知。 引发兴趣,建立印章与书画艺术的联系,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讲解篆刻定义与历史演变结合多媒体课件,以时间为线索,讲解篆刻艺术从先秦时期作为部族图腾信物的神秘功能,到汉代成为权利与身份象征,再到明清时期文人篆刻兴起并繁荣的发展历程。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展示 “亚禽氏” 铜玺、“利苍” 玉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印等不同时期的篆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不同时期印章功能和风格的变化。布置任务一:了解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重点介绍文人篆刻的概念,强调其从工匠手艺向文人艺术的转变,以及文彭等代表性篆刻家的贡献。介绍文人篆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文彭、何震、吴昌硕等)。布置任务二:通过欣赏《兰亭序》印章,认识不同的印章形式和风格。篆刻作品的艺术特征:(1)讲解篆刻在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形式上,展示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印章,说明其用途和特点;章法上,以经典作品为例,分析文字布局的疏密关系和节奏感;线条上,对比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的线条特点,如朱文线条细劲流畅,白文线条粗壮浑厚。(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取一幅篆刻作品,从形制、章法、线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推选代表发言。3. 文人印的艺术性:(1)展示《兰亭序》印章等文人印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形式、线条、字形等特点,提问:“文人印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总结文人印的艺术性:“金石气” 与 “书卷气” 的融合、方寸之间的 “章法”、个性化的 “印语” 内容、“诗书画印” 一体化的综合艺术体现、追求 “自然天趣” 与 “古意”,并结合作品进行详细解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过渡语:“印章虽小,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审美。如今,它正以新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1. 记录篆刻发展脉络。2. 分组讨论文人印与官印的区别。3. 分析《兰亭序》印章的艺术特征。 系统了解篆刻历史,理解文人篆刻的艺术追求与精神内涵。 环节三:实践创作 展示应用案例:①展示北京奥运会标志、2022 年冬奥会和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