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 / 华东师大版(2024) / 二年级 全一册(2024) / 第六课 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 / 编号:24125157

【华东师大版】二年级全册 第6课 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教案 体育与健康

日期:2025-10-20 科目:小学体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传统体育,学生,蹴鞠,文化,引导,运动
预览图 2
小学体育 小学体育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 第六课《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6课《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蹴鞠、八段锦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知识,传承文化。 围绕传统体育相关问题,开展探究,提升思考能力。尝试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感受魅力,增强实践能力 。 教材分析 该教材中第六课“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紧密贴合二年级学生生活场景设计内容,实用性与情境性突出。课程围绕“蹴鞠经历了那些变化”“中国古代导引运动主要有哪些”两大核心沟通场景展开,如通过从知识体系构建来看,课程基于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蹴鞠、八段锦为载体,串联起传统体育知识探究与实践感知 。通过图文结合、对话引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衔接学生日常体育体验,帮助其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在课程体系中,既培养运动认知,又渗透文化传承意识,助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为后续深入接触传统体育、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筑牢基础 。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 “蹴鞠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导引运动” 有直观认知,但体育知识零散,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传统体育存好奇,不过认知浅显,仅把跳绳等传统体育形式当作普通游戏看待。运动技能层面,虽能完成基础动作,却多不规范,且团队配合实践经验匮乏。注意力集中时长有限,喜爱实践体验活动,然而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寓意时存在困难,需借助趣味化引导,助力突破学习难点 。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素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各项目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技能。技能素养: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体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 自我挑战能力。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体育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 1.认识蹴鞠、五禽戏、八段锦等3-4种传统体育项目,了解其基本特点与历史脉络。 2.能模仿五种动物及锻炼身体,动作要领基本规范。 3.感受传统体育魅力,萌发文化兴趣,培养初步的团队配合意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蹴鞠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将动作体验与历史意义关联 。2.帮助学生规范完成传统体育基础动作,克服因身体协调性弱带来的动作偏差 。3.让学生清晰区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差异,准确表述不同项目的独特之处 。 课前准备 准备沟通教学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7分钟) 呈现“藤球图片、蹴鞠在古代的影响”等图及视频,提问学生 “演示的是什么球类”,引导学生观察、发言。接着呈现古代球类运动场景图,过渡提问 “能发现蹴鞠和现代球类的联系吗”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对传统与现代运动关联的思考,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 观察藤球、古代蹴鞠相关图与视频,思考后积极发言,围绕蹴鞠与现代球类联系展开交流,分享对传统运动的认知。 以直观素材为依托,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联传统与现代运动,开启课程学习 。 情境教学学习沟通方法(15分钟) 学习“蹴鞠的发展历史”1.展示汉代蹴鞠军事训练图,提问 “战前蹴鞠咋沟通协作” ,引导学生模拟将士交流,强调清晰表达练兵作用,学习任务沟通。2.呈现唐宋蹴鞠娱乐场景图,邀学生扮艺人、百姓,围绕 “咋靠表演谋生沟通” 互动,教师纠正表达逻辑,学习角色沟通。3.依托古代蹴鞠玩法图,让学生扮教头讲解规则,教师从旁引导有条理表述,学习知识传授型沟通,强化清晰讲解能力 。学习“中国古代导引运动”1.展示五禽戏、八段锦等图,提问 “这些古人锻炼法有啥用” ,结合日常强身场景,引导分享对功法的初步理解 。2.分解五禽戏单式动作插图,邀学生上台模仿,教师观察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