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屠呦呦的科研成就及文章写作背景,梳理“引———青蒿素研发过程—影响—中医药贡献”的行文思路,把握“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提取青蒿素研发的关键信息,学习通过列数字、作引用、作比较等手法筛选与整合信息的方法。 3、赏析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与生动的修辞手法,体会科学小品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特点。 4、体会屠呦呦及其团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传承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中医药学的价值,培养对传统医药与科研事业的尊重。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与背景积累: 屠呦呦是中国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标题中“一小步”既强调青蒿素的重大意义,又体现作者的谦虚态度。 2、核心概念预习: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比青蒿素提高近十倍,且复发率低。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曾在全球肆虐,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征服这一疾病提供了关键药物。 3、字词与手法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肆虐(sì nüè):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疟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浸渍(zì):浸泡,文中指用清水浸泡青蒿 瑰宝(guī):特别珍贵的东西,文中指青蒿素的重要价值 沧海一粟(sù):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文中指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远不止文中所举 文中第8段引用《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运用了作引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直观体现传统医书对青蒿素研发的启发,印证中医药学的价值,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与思路 1、阅读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划分层次。 结构部分 对应段落 核心内容 作用 总起(引言) 1-4 交代获奖缘由,表达感谢,追溯医学初衷(受中医药启发),点明中医药探索的价值 开篇点题,奠定“传承创新”的基调,引出下文研发过程 分述(研发与影响) 5-20 分两部分:①5-15讲述青蒿素从收集方药、实验测试到制成药物的过程;②16-20阐述青蒿素的影响(治疗疟疾、研发双氢青蒿素) 核心部分,用具体过程与成果展现科研历程,凸显科学精神 总结(升华) 21-25 概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如青蒿素、芍药苷等),呼吁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收束全文,从青蒿素拓展到中医药整体,提升文章立意 2、文章为什么先写研究背景,再写研究过程? ①凸显研究的必要性:写疟疾“重新肆虐”“夺走数百万生命”,强调研发抗疟药物的迫切性与使命感,让读者理解研究的意义;②体现团队与国家支持:提及“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说明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个人偶然,而是国家规划与团队协作的结果,客观公正,不贪功;③铺垫研究逻辑:背景介绍为后文“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方案”提供合理性,让研发过程的展开更自然。 (二)文本研读:提取信息与赏析手法 1、青蒿素药物的制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 对应段落 核心任务 关键突破/困难 发现提取阶段 9 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 最初用乙醇提取效果差,受古方启发改用乙醚低温提取,获得抗疟活性成分 临床试验阶段 11 验证青蒿素的人体疗效 在海南疟区开展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恶性疟疾有效 分离提纯阶段 12 分离青蒿素单体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色谱法),成功提纯青蒿素,明确其化学结构 制成药物阶段 13 将青蒿素制成可临床使用的药物 解决药物剂型问题,使青蒿素能广泛用于疟疾治疗 2、赏析文中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点,体会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赏析角度 具体语句 分析 列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