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编号:24154308

第九单元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1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探索,意义,建设
预览图 0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 程 目 标 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功 探索 1956年,      指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57年,提出关于          的思想 1961年,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 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失误 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辨析】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属于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领域。 “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拓展】 四个现代化 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思考点】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 ①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大跃进”后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已经被克服,我国经济又具备了在新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条件。 【归纳】 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①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⑤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⑥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知识点二 伟大的建设成就 领域 建设成就 历史意义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体系 具有开创性、     的意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           :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两弹一星” 国防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 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他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 精神 外交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外交 【拓展】 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是巩固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条件;二是战胜西方敌对势力封锁、扼杀中国的基本保障,是巩固国家政治独立、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必要物质基础;三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 【提醒】 关于中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①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破产。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 规范思维 培养能力 主题一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探究】 初步成果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 (1955年夏) 4 600 亿斤 4 300 万担 1 100 万吨 方案二 (1956年1月) 6 400 亿斤 7 000 万担 1 500 万吨 方案三 (1956年8月) 5 000 亿斤 4 800 万担 1 050万— 1 200万吨 从史料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 【探究】 激进与调整 我们有6亿多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