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领航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中国”一词在西周时期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及其周围地区。到战国后期,“中国”的范围向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往北接近阴山、燕山,在西面则延伸到陇山、四川盆地的西缘。这种变化反映( ) A.华夏认同奠定了统一基础 B.经济发展加剧了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 D.各国变法强化了中央集权 2.春秋战国时期,仅有零星文献记载了集中于吴、越、楚地和北方燕齐一带的水战。秦汉时期,涉及闽越、南越、西南夷等地区的水战记述逐渐增多。至东汉末年,江淮流域的水战记述大量出现,如规模空前的赤壁之战。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 A.人口南迁带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B.江淮地区民族交融趋势的增强 C.长江天险的防御作用日益减弱 D.南方地区日益受到统治者重视 3.北魏孝文帝注重通过“乡饮酒礼”的仪式让长者、贤者来教化乡里。太和十一年(487年)孝文帝下诏曰:“孟冬十月,民闲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这反映了北魏时期( ) A.儒学为鲜卑贵族普遍认可 B.三长制强化地方基层治理 C.重农和尊儒思想得到推崇 D.习俗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4.《唐律疏议》和《宋刑统》皆规定鼓励亲邻、路人共同遏制和打击犯罪,对不协助者予以制裁。如“道路追捕罪人而力不能制,告道路行人,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势不得助者勿论”。这可以说明唐宋时期( ) A.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依据 B.秉持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C.重视发挥乡约的教化作用 D.法律渗透道德礼义标准 5.北宋时期,纸币交子仅在四川流通。至南宋孝宗时期,开始由户部发行纸币会子。此后,南宋朝廷设广行堆垛本钱(即纸币发行的准备基金),并用金银回收发行过多的会子,限制增印。南宋政府此举旨在( ) A.推动商业活动突破传统限制 B.保持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 C.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 D.加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6.下表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某年的日记。由日记内容可知,当时( ) 正月二十二日(3月12日) (听闻)上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京师自(去年)五月以来,拳匪倡乱,开衅友邦,现经奕劻、李鸿章与各国使臣在京议和【略】钦此。 六月初七日【7月22日】 朝廷借从和议,而恰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 十一月十七日【12月27日】 《申报》:皇太后、皇上自西安启銮回京,每到一处,除一切供给外,一日索宫门费二千四百金……地方官借此大差,勒索民间膏骨,饱其宦囊。河南各官,莫不发财,百姓困苦,怨声载道。 A.农民起义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B.作者认可反清革命主张 C.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D.民族危机加重百姓负担 7.1923年,北京大学在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群中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为什么?”测验结果显示,有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只有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理由如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 (一)因其(俄国)为社会主义国家,以不侵略为原则; (二)因其为反帝国主义国家,中国正好与之联合,抵制英美; (三)因其为被压迫民族,与中国情形相同。 A.民族危机下国人思想启蒙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增强 C.美国的虚假繁荣出现端倪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深入人心 8.某时期,国民政府针对当时经济形势提出设想:“奋勇挽回东北华北,加力经营华中华南,发展增进台湾实业。”具体内容包括利用辽宁煤炭等资源“恢复东北重工业”;将华中华南“作为中华根本区域”;接收台湾后“迅速修复”等。这一设想旨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