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作文专区 / 热点主题 / 编号:24247505

十岁肩膀,扛起生命重量—2025年10月4日男孩隧道跪地救母-月月更·中考作文【素材加油站】

日期:2025-10-31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母亲,男孩,亲情,勇敢,隧道,角度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岁肩膀,扛起生命重量———2025 年 10 月 4 日男孩隧道跪地救母 2025 年 10 月 4 日,广州石门堂山隧道内发生追尾事故,一辆汽车受损后安 全气囊弹出,驾驶位的母亲叶女士当场昏迷,车后排的 10 岁儿子在危急时刻挺身 而出。他强忍恐惧,迅速下车跪在隧道内,一边向过往车辆挥手呼救,一边反复哭 喊 “救救我妈妈”,甚至向停车路人跪地作揖。其撕心裂肺的求助引发多位车主共 鸣,热心市民刘女士等人立即停车,报警后协力将昏迷母亲转移至安全地带并送往 医院。经救治,叶女士暂无大碍。男孩在母亲苏醒后对救援过程闭口不谈,但其跪 地救母的画面被行车记录仪记录,感动全网,彰显了少年在危难中的勇敢与担当。 (一)《隧道里的跪拜,是爱的勋章》 (二)《十岁肩膀,扛起生命重量》 (三)《哭声里的勇气,陌生人的暖流》 (四)《危难时刻,才懂爱有多深》 (五)《未长大的孩子,已学会守护》 (六)《跪地呼救间,藏着亲情本色》 (七)《一场事故,照见两种温暖》 (八)《爱无需言说,危难见真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亲情的力量与爱的表达 (二)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三)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互助 (四)成长中的瞬间蜕变 (五)日常教养的潜移默化 (六)危难时刻的人性光辉 (一)亲情角度:以男孩 “跪地救母” 的本能反应为切入点,结合母亲 “没 想到孩子爱我到这个程度” 的感慨,论述亲情在危难中的具象化表达,打破 “孩 子不懂感恩” 的刻板印象。 (二)担当角度:剖析 10 岁少年从 “撒娇孩童” 到 “救援者” 的瞬间蜕 变,对比平日依赖与危急时刻的勇敢,阐释 “担当无关年龄,只关真心” 的道理。 (三)社会角度:聚焦热心车主的联动救援,从 “一人呼救” 到 “众人援手” 的过程,论述社会善意的传递机制,展现陌生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暖。 (四)成长角度:结合事件中男孩 “吓哭却不退缩” 的细节,论述困境对成 长的催化作用,说明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直面挑战的瞬间。 (五)教养角度:从母亲事后主动致谢的行为切入,分析少年的勇敢并非偶然, 而是日常家庭教养中感恩与责任意识的自然流露。 时评一:《十岁少年的跪拜,是亲情最烈的酒》(光明网) 隧道里那记仓促的跪拜,让无数人泪目。10 岁,本是躲在父母身后撒娇的年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可广州这位不知名的少年,却在母亲昏迷的瞬间,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扛起了 生命的希望。他的哭声里有恐惧,却没有退缩;他的跪拜里有无助,却满是坚定。 这不是精心策划的表演,而是亲情催生的本能。当成年人尚且可能在突发事故 中手足无措时,这个孩子却清晰地知道 “呼救” 是唯一的出路。他没有乱跑乱窜, 而是选择在车身旁定位求助,既保证自身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吸引关注 ——— 这份 冷静与勇敢,远超年龄所限。 更动人的是爱的 “双向奔赴”。母亲苏醒后哭着回看救援视频,那句 “孩子 爱我超出我的想象” 道尽了亲情的隐秘与深沉。平日里或许有过争执、有过沉默, 但危难时刻的本能反应,才是心底最真实的牵挂。少年用行动诠释了 “母爱无所报, 人生更何求” 的古训,也让我们看见:亲情从不需要华丽的表达,关键时刻的挺身 而出,便是最好的证明。 时评二:《从呼救到援手,隧道里的温暖共鸣》(红星评论) 这场隧道救援,藏着两个温暖的真相:一是孩子对母亲的爱从未缺席,二是社 会的善意从未冷却。10 岁男孩的呼救是起点,陌生人的援手是延续,二者共同谱写 了一曲人性赞歌。 男孩的勇敢值得称颂,但更要看到其行为背后的社会回响。当他跪地哭喊时, 过往车辆没有漠然驶过,刘女士等车主第一时间停车施救,报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