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第2课 信息伪造 清华版(中学) 通 1 学习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在音视频合成技术中的应用及其滥用带来的社会 影响。 (2)认识鉴伪技术在应对虚假音视频泛滥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探讨应对信息伪造的多层次策略,包括技术手段、公众教育和法律监管。 02 新知导入 AI技术发展的双面性 人工智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同层级的风险,部分风险(如自主攻击)尚需长期应对,而另一些风险已对社会造成直接危害。 思考:你知道AI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呢? 02 新知导入 技术滥用的现实危害 伪造内容真假难辨,可能被用于政治操纵、金融欺诈或人格诋毁,亟需技术反制与法律监管。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1.信息伪造的定义 信息伪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以达到误导他人或欺骗的目的。这不仅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2.音视频合成技术的原理 音视频合成技术通过计算机算法,将声音和图像进行合成或修改,使其呈现出虚假的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技术。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3.实例解析:深度伪造 (Deepfakes) 深度伪造技术是音视频合成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通过AI算法可以生成几乎以假乱真的虚假视频。例如,一段伪造的名人讲话视频,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 将A的人脸照片输入“表情编码器”,提取其面部表情特征输入B的“人脸解码器”,可以生成一张具有A的表情但人脸为B的照片。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4.静态换脸应用 替换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保持背景、衣着等元素不变。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5.动态操控扩展 通过动作驱动静态图片生成虚假动态视频(如让照片中的人“开口说话”),增强伪造内容的欺骗性。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6. 语音转换的技术原理 通过提取说话人A的发音特征,如音色、语调,并将其迁移至发音人B的语音上,实现声音身份的篡改或模仿。 03 新知讲解 1 音视频合成技术 7. 实时转换的欺骗性应用 当前技术可在电话通话中实时处理语音流,使接收端听到完全不同的声音,大幅提升伪造信息的隐蔽性与危害性。 03 新知讲解 2 音视频合成技术的滥用 1. 技术的初衷:娱乐与影视创新 Deepfake与语音转换最初用于降低影视制作成本,提升创作自由度与效率,如替身演员换脸、特效配音。 03 新知讲解 2 音视频合成技术的滥用 2.技术滥用的社会危害 虚假信息传播 与 金融欺诈是AI技术滥用的典型危害。 03 新知讲解 2 音视频合成技术的滥用 3. 风险升级的警示 技术从娱乐工具演变为伪造信息的利器,凸显监管缺失与伦理滞后,亟需制定使用规范与反制措施。 03 新知讲解 3 鉴伪工作 1. AI反制:技术鉴伪的核心手段 利用AI检测工具分析伪造音视频的破绽(如眼部反射光异常、口型与声音不同步),实现高达94%的检出率(如生成对抗网络伪造人脸识别)。 03 新知讲解 3 鉴伪工作 2. 行业协同与公众教育 脸书、微软等科技公司推动检测竞赛与工具研发,同时也需提升公众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如来源验证、内容存疑原则)。 03 新知讲解 3 鉴伪工作 3. 法律监管与责任追溯 各国政府加快立法,通过技术+法律+教育的多维体系遏制技术滥用。 03 新知讲解 3 鉴伪工作 影视作品中的AI鉴伪 03 新知讲解 3 鉴伪工作 用AI换脸诈骗?检察官教你千层套路这样破! 03 新知讲解 4 总结 1. AI音视频合成的双刃剑效应 技术可生成逼真内容助力娱乐产业,但也导致虚假信息泛滥风险。 03 新知讲解 4 总结 2. 鉴伪技术的局限性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