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阳光下 教师: 目录 01. 情境唤醒 02. 整体聆听 03. 分段探究 04. 创意表现 05. 深化理解 06. 总结延伸 01 情境唤醒 阳光下,音乐在说话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来到美丽的公园里,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 快乐与活力 “我想在草地上 跑步、玩游戏 ” 宁静与放松 “我想躺在树荫下 唱歌、休息 ” 02 整体聆听 随乐律动,感知结构变化 请一边听音乐,一边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内容。当你听到音乐发生变化时,可以换一个动作。 第一次聆听 用动作表现听到的内容 发现变化 音乐变化时,动作也随之改变 得出结论 音乐有活泼和优美两部分 03 分段探究 第一主题:活泼的快乐 速度:快速,让人想跑想跳 节奏:紧凑,充满活力 旋律:跳跃,像阳光在闪烁 音色:明亮,如阳光般温暖 第二主题:优美的宁静 速度:慢速,像在轻轻摇晃 节奏:宽松,每个音都拉长了 旋律:连贯,像在唱歌 音色:柔和,如微风般轻盈 04 创意表现 音乐表情游戏 用表情和动作,来展现你听到的音乐情绪吧! 活泼主题 听到第一主题时,做出活泼、快乐的表情和动作。 VS 优美主题 听到第二主题时,做出优美、宁静的表情和动作。 色彩与音乐的对话 你觉得哪种颜色最能代表这个主题? 黄色 明亮、活泼 蓝色 柔和、安静 联觉体验 原来, 听觉 和 视觉 是可以互通的!音乐不仅能“听”,还能“看”到颜色。 小组创编:阳光下的故事 请小组合作,用动作来讲述一个“阳光下的故事”,要表现出两个主题的对比哦! 小组合作 讨论并设计动作 创意表演 展示你们的阳光故事 05 深化理解 内心画面,同步放映 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这首乐曲。这次,请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给音乐配上画面: 什么时候是奔跑嬉戏? 什么时候是安静休息? 06 总结延伸 音乐,是一位魔术师 音乐魔术师 → 速度 节奏 旋律 音色 → 不同情绪 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只要我们 用心聆听 ,就能发现很多美好。 课后实践:发现身边的音乐 请留意生活中的声音,完成下面的聆听任务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寻找“活泼”的声音 找到3种让你感到快乐、活跃的声音,比如:闹钟声、欢笑声。 寻找“优美”的声音 找到3种让你感到宁静、优美的声音,比如:风吹树叶声、妈妈的摇篮曲。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5/08/05 感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阳光下》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阳光下》选自钢琴独奏《小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儿童钢琴作品。乐曲通过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主题,生动地描绘了在明媚阳光下孩子们快乐嬉戏的场景。 音乐特点分析: 第一主题:速度快、活泼地,旋律跳跃,节奏鲜明,运用了明亮的音色和短促的节奏型,仿佛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 第二主题:速度慢、如歌地,旋律流畅优美,节奏舒缓,采用连奏的演奏方式,如同孩子们在树荫下休息、歌唱 两个主题在速度、节奏、旋律线条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为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提供了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对具象化的音乐形象有较强的感知能力,能够初步分辨快慢、高低、强弱等音乐要素。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喜欢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具备简单的合作交流能力。 对应策略: 通过情景创设、对比聆听、肢体律动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能够听辨两个主题在速度、情绪上的鲜明对比。感受乐曲表现的阳光下的快乐场景 (二)艺术表现 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两个主题的音乐特点,能够用语言描述音乐要素变化带来的情绪体验。 (三)创意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