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我爱妈妈 / 欣赏 妈妈 / 编号:24269149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课《妈妈》课件 教学设计 素材

日期:2025-11-06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妈妈,音乐,学生,童声,罗伯,蒂尼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妈妈》是一首源自意大利经典影片的插曲,由凯鲁比尼作词,比克肖作曲。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淳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热爱与感激之情。教材选用的版本是童声歌唱家罗伯蒂尼的演唱,其音色纯净、天真无邪,极易引发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通过对比聆听不同演唱版本、划分乐句、分析情绪变化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魅力,初步构建音乐听觉思维,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能力。他们能够辨别音乐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但对音乐要素(如音色、乐句、结构)的认知尚处于朦胧阶段。在表达方面,他们乐于描述,但需要教师引导使用更丰富的词汇。本课将通过对比聆听、图形辅助、肢体律动等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参与的活动。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初步辨别童声、男高音(美声)的音色特点;能感知《妈妈》旋律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 艺术表现:能用线条或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乐句划分;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演唱版本的特点以及不同乐段的情绪差异。 文化理解:知道《妈妈》是意大利电影插曲,理解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能从歌曲中感悟母爱的伟大与共通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表达的母爱深情,能对比聆听不同演唱版本,并对第一乐段进行乐句划分。 教学难点:理解“乐句”这一概念,并能基本准确地划分;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不同音色和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罗伯蒂尼童声版、楼乾贵男高音版、石倚洁男高音版)、旋律线条图、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温情导入,走进“妈妈”(约5分钟) 谈话激趣: (教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气)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课堂!老师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她给你生命,给你无私的爱,她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港湾。她是谁呢?(预设学生齐声回答:妈妈!) 没错,就是妈妈!谁能分享一下,你和妈妈之间一件温暖的小事?(邀请1-2名学生简短分享) 揭示课题: 大家的分享真让人感动。妈妈的爱,是全天下最共同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来自意大利的、唱给妈妈的歌,它还是一部电影里的插曲呢,名字就叫———《妈妈》。 【设计意图】 从学生最熟悉、最有情感的“妈妈”形象切入,瞬间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温情氛围,为歌曲欣赏做好情感铺垫。 (二) 初听歌曲,整体感受(约8分钟) 聆听童声版: 首先,我们一起来听由一位名叫罗伯蒂尼的小朋友演唱的版本。请你闭上眼睛,仔细听,他的歌声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播放罗伯蒂尼演唱版本) 分享初步感受: (音乐结束后)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词语表达,如:干净的、甜甜的、像天使一样、很感动……) 教师小结:罗伯蒂尼的歌声就像一股清泉,纯净又甜美,唱出了孩子对妈妈最直接、最纯真的爱。 【设计意图】 首先聚焦童声版本,贴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接受。完整的初听能让学生获得对歌曲最原始、最完整的审美印象。 (三) 对比聆听,奇妙音色(约10分钟) 认识“童声”: 像罗伯蒂尼这样,小朋友在变声期之前清脆、明亮的声音,我们称之为“童声”。(板书:童声 - 纯净甜美) 聆听“男高音”: 同样的旋律,大人们唱出来会是什么味道呢?我们再来听听两位爷爷和叔叔是怎么唱的。第一位是中国的楼乾贵爷爷(播放片段),第二位是年轻一些的石倚洁叔叔(播放片段)。听听看,他们的声音和罗伯蒂尼有什么不一样? 对比与发现: (教师引导) 音色:罗伯蒂尼的声音像什么?(预设:小鸟、铃铛……)楼爷爷和石叔叔的声音呢?(预设:更雄厚、更响亮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