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十八章 分式 / 18.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 编号:24272988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2课时分式的混合运算 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初中数学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运算,分式,进行,分母,计算,分子
预览图 9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课件网) 1.能从数的四则运算类比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能熟练运用已经学习的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 3.能利用分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分式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 分式的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 分式的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当它们一同出现时,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计算: . 解:原式 再进行乘方运算,除法变乘法 再进行乘除运算 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 例1 计算: 解:原式 先进行乘方运算,除法变乘法 再进行乘法运算 最后进行 加减运算 解:原式 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除法变乘法 再进行乘法运算 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注意: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因式分解,不能分解的要视为整体. 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例1 计算: 归纳总结 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一般按照小括号, 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 (3)对于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4)注意运算顺序,结果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注意:(1)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因式分解,再进行计算; (2)注意处理好每一步运算中遇到的符号; (3)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变式 计算: ; 解:原式 变式 计算: ; 解法二:原式 乘法分配律 观察算式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解:原式 在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可以视为分母为1的分式,便于通分和运算. 解:原式 在分式方程中,1 可以以显式或隐式的形式出现,可能是常数项、分子、分母;此处数字1可以表示为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归纳总结 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 (1)在分式运算中,先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以便于约分和通分; (2)在分式混合运算中,合理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3)在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可以视为分母为1的分式,便于通分和运算; (4)分数线不仅表示除号,还具有括号的作用,当分子或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必要时添加括号以避免符号错误. 例2 张华和李明同时从甲地沿同一路线步行去乙地.张华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a km/h,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b km/h;李明全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 km/h. 如果a≠b,两人谁先到达乙地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 km,张华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单位:h)为 两人的时间差为 李明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单位:h)为 因为s,a,b均大于0,且a≠b, 所以 ,即 . 因此,李明先到达乙地. 例2 张华和李明同时从甲地沿同一路线步行去乙地.张华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a km/h,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b km/h;李明全程的平均行走速度是 km/h. 如果a≠b,两人谁先到达乙地 1.化简 的结果为 ( ) C 2.试卷上一个正确的式子 被小颖同学不小心滴上墨汁.被墨汁遮住部分的代数式为( ) A. B. C. D. A A. B. C. D. 3.计算: (1)(2024南京) 解:原式 3.计算: (2)(2024山西) 解:原式 4.先化简,再求值: ,然后从-2,1,2,3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数代入求值. 解:原式 ∵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不可以取-2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