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动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应用模型 核反应包括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在核反应中,由于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故在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由于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核反应中要涉及核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此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例1】 (多选)(2025·河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能够发出很强射线的新元素—钋(Po),为此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现把Po原子核静止放在匀强磁场中的a点,某一时刻发生β衰变,产生了新核At,形成了如图所示的A和B两个圆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Po的衰变方程为Po―→At+e B.把Po放在磁场中,其半衰期会增大 C.A、B两个圆的半径之比为85∶1 D.释放出的粒子和反冲核圆周运动的旋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 【解析】 Po的衰变方程为Po→At+e,故A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没有关系,故B错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qvB=,解得圆周运动半径R==,p为动量,则半径R与电荷量q成反比,两粒子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e和85e,则RA∶RB=85∶1,故C正确;由左手定则知,反冲核的速度方向向右,做圆周运动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粒子的速度方向向左,做圆周运动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错误。 【例2】 (多选)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静止的U核在匀强磁场中发生α衰变,α粒子与新核运动轨迹为两个圆周。已知小圆和大圆半径分别为R1和R2。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α粒子与新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为m0,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小圆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 B.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 C.R2=45R1 D.α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周期之比为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r=,衰变时动量守恒,而α粒子电荷量较小,所以运动轨迹半径较大,A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4m0v=(238-4)m0v′,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E=×4m0v2+(238-4)m0v′2,结合半径公式得R1==,R2=,联立解得R2=45R1,E=,B、C正确;根据周期公式T=得==·=,D错误。 【跟踪训练1】 静止的Pu核发生α衰变,产生的新核为U,释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假设衰变时能量全部以动能形式释放出来,则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是(光速为c)( B ) A. B. C. D. 解析:假设新核质量为m1、速度为v1,α粒子质量为m2、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v1+m2v2=0,得==,新核的动能与α粒子的动能之比为==,所以E1=E2=E,由质能方程可得E+E=Δm·c2,解得Δm=,故选B。 【跟踪训练2】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碳14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运动轨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D ) A.C―→e+B B.C―→He+Be C.C―→H+B D.C―→e+N 解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左手定则,粒子与反冲核的电性相反,则知粒子带负电,所以该衰变是β衰变,此粒子是β粒子,符号为e,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v1=m2v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满足qvB=m,可得半径为r=,因mv大小相等,r与q成反比,因大圆与小圆的半径之比为7∶1,则得粒子与反冲核的电荷量之比为1∶7,所以反冲核的电荷量为7e,电荷数是7,其符号为N,所以碳14的衰变方程为C―→e+N,故A、B、C错误,D正确。 【跟踪训练3】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