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讲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理想变压器 (1)构造 如图所示,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 ①原线圈: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线圈,也叫初级线圈。 ②副线圈:与负载连接的线圈,也叫次级线圈。 (2)原理: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 (3)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基本量的关系 功率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可得: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即P入=P出。 电压关系: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公式=,与负载、副线圈的个数无关。 电流关系:①只有一个副线圈时:=;②有多个副线圈时:由P入=P出得I1U1=I2U2+I3U3+…+InUn,或I1n1=I2n2+I3n3+…+Innn。 频率关系:f1=f2(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4)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①自耦变压器———调压变压器,如图甲(降压作用)、乙(升压作用)所示。 ②互感器 2.电能的输送 如图所示,发电站输出电功率为P,输电电压为U,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用户的电压为U′,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总电阻为R。 (1)输电电流 I===。 (2)电压损失 ①ΔU=U-U′。 ②ΔU=IR。 (3)功率损失 ①ΔP=P-P′。 ②ΔP=I2R=R。 (4)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方法 ①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由R=ρ知,可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做导线。 ②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UI,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分析和计算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时要用U损=I线R线,P损=IR线=。 教材链接·想一想 请仔细阅读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61“科学漫步”———无线充电技术,回答下列问题。 无线手机充电技术的应用,让手机摆脱了“充电线”的牵制,手机使用者做到了“随用随拿,随放随充”。正在无线充电的手机无线充电器简化示意图如右,其工作原理与理想变压器相同。已知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匝数比为5∶1,CD端的输出电流i=sin (2π×105)t(A),则: (1)1 s内发射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多少次? (2)发射线圈AB端输入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 (3)接收线圈的输出功率与发射线圈的输入功率之比是多少? 提示:(1)一个周期内发射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2次,则1 s内电流方向改变2×105次;(2)发射线圈AB端输入电流的有效值为I′有效=I有效=×1 A=0.2 A;(3)接收线圈的输出功率与发射线圈的输入功率之比为1∶1。 1.变压器对交变电流起作用,对恒定电流不起作用。( √ ) 2.变压器不但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还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 ) 3.原线圈所加电压恒定,当原线圈的匝数增加时,副线圈两端电压也增加。( × ) 4.增大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 ) 5.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少电路的热损耗。( √ ) 考点一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n1、U1一定,研究n2和U2的关系。 ②n2、U1一定,研究n1和U2的关系。 2.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低压交流电源,小于12 V)1个、可拆变压器1个、多用电表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3.实验过程 (1)保持原线圈的匝数n1和电压U1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n2,研究n2对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 ①估计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适当量程,若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致范围,则应选择交流电压挡的最大量程进行试测。 ②组装可拆变压器:把两个线圈穿在铁芯上,闭合铁芯,用交流电压挡测量输入、输出电压。 (2)保持副线圈的匝数n2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重复(1)中步骤。 4.数据处理 由数据分析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U1、U2之比与原、副线圈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