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21课 课后活动答案(14页)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P5想一想】 中国东部地区缺乏南北向的天然河道,需要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来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P7材料研读】 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征辽东,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P7课后活动】 1. 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2. 隋炀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 1.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都在政治上创立了新的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和皇帝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都有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4)统治时间都很短,都历经二世,都因暴政而亡。 2.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 (1)功:①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②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自古以来的联系。 (2)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P10材料研读】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重要的大臣,他敢于直言,前后共进谏200多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认为,他失去了非常重要的监政匡己的帮手,所以他说魏征去世后,他痛失了一面镜子。 【P12课后活动】 1.社会状况:粮食丰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 原因:唐太宗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澄清吏治,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 【示例】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知识拓展】 1.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有哪些?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 (1)原因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文化教育上: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 ⑥统治者:励精图治,关注民生。 (2)启示: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体恤民力;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才能进步;从善如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2.如何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 (2)功:他在位期间,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积极采取革新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过:唐太宗统治后期,志骄意满,“不悦人谏”,连年用兵,广建宫室,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有所加剧。这是由封建制度的局限性决定的。 第3课 “开元盛世” 【P14想一想】 都励精图治,勤于政事;都善于用人,重用贤能(唐太宗: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姚崇、宋璟);都重视吏治;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都注重文教等。 【P17材料研读】 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政治中心的地位。 【P18课后活动】 1.水路交通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提示: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方面回答。 【知识拓展】 1.应该如何评价唐玄宗? (1)功: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