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预习提纲(11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 2.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3.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二、北京人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2.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3.意义: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山顶洞人 1.年代:距今约 3 万年。 2.使用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距今约1万年,我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种植农作物、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二、河姆渡人与 稻作农业的繁荣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2.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防水防蚁兽,通风防潮,下面可饲养家畜) 3.生产状况:(1)农业:种植水稻,使用骨耜。 (2)畜牧业:饲养猪、狗为主,还狩猎野猪、鹿等。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一)仰韶文化, 1.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2.半坡遗址,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防风沙,防野兽,冬暖夏凉) 3.生产状况(1)农业: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黍。 (2)畜牧业:饲养猪、狗。使用弓箭、渔叉进行渔猎。 (3)手工业: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已会纺织、制衣。(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二)大汶口文化 1.时间区域: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距今约5900—4400年; 2.社会变化:出现了贫富分化。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大约在5000 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对内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早期国家。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水利工程和炭化稻谷的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2.陶寺古城:距今约4300—4000年,墓葬对比说明阶级分化严重,文化交流,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3.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阪泉之战:黄帝vs炎帝,炎帝失败。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vs蚩尤部落,蚩尤战败。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 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大禹治水的精神: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商周的更替 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主要包含夏商周三个时期),启继承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