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邓世昌 时局图 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要《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导入 《点石斋画报》有关朝鲜政变的报道 《点石斋画报》是1884-1898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近代最早、影响最大的旬刊新闻画报,每期八幅画,随报附送。十四年间刊出四千余幅画及百万字图说,内容涉列强侵略、民众抗侮等,以中西合璧风格风靡一时。 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1884年12月,日本驻朝鲜公使联合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被驻朝清军迅速平定。事后中日双方在天津举行谈判,清政府妥协退让,承认日本与中国一样有权向朝鲜派兵,为后来日本侵略朝鲜提供了借口。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 思考:中日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史料实证】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如何? 从这样的现状请你预测战争的结果会是怎样? 清朝腐败无能,贪图享乐 1.战争背景: 明治天皇从自己的私人财库中拨款作为海防经费。战争开始后,一天只食一餐,鼓动日本全体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日本节省开支,发展军备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战争背景: 【历史解释】什么是大陆政策?日本何时制定此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田中奏折》 (1)根本原因 日本要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试图通过掠夺中国资源和转移人民视线来缓解国内矛盾。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历史解释】朝鲜东学党起义与日本侵华有何关系? 1.战争背景: 材料2: 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日本政府决心利用这一事件,挑起中日冲突,实现其扩张野心。所以,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而挑起战端,看来似乎偶然,其实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一个必然步骤。———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19 世纪末朝鲜东学道徒发起的反封建反侵略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农历甲午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和驻守牙山的清兵,丰岛海战(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爆发,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材料1: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材料:倭兵分驻汉仁已占先著,我多兵逼处,易生事;远扎则兵多少等耳。……我再多调,倭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今但备而未发,续看事势再定。 ———《李文忠公全集》 ①丰岛海战 1894年 7月 日军进攻驻朝中国军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中日宣战 9月 日军围攻朝鲜平壤,左宝贵中炮牺牲。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②平壤战役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日本夺取制海权) ③黄海 海战 ④辽东战役 11月 旅顺大屠杀 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分别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从辽东半岛登陆,攻取大连、旅顺。 1895年初 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我绝不放弃报国的大义,如今唯有以死来尽到身为臣子的职责。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2.战争主要战役(过程): 【时空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