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3986002

【新情境·新趋势】2026年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检测(A)卷 (含答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中国,日本,统治,帝国主义,瓜分,列强
预览图 3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2025—2026学年度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检测(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此文主要阐述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2.【新情境-思维导图】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边疆危机 3.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主要说明( ) A.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B.清朝逐步放弃周边管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欧列强无法抗衡日本 4.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一个军事重镇,对城内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死难者人数达两万余人。这里的“一个军事重镇”指的是( ) A.安庆 B.天津 C.旅顺 D.威海卫 5.【历史解释】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条款是( ) A.设立租界 B.巨额赔款 C.开放商埠 D.允许设厂 6.【历史解释】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史论是对其价值、影响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牺牲 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三国干涉还辽后,德国随后以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由,占领了胶州湾。俄国借口保护中国不受德国侵略,强行占领旅顺与大连。而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租借了威海卫与九龙新界。法国又以 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D.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彻底激化 8.【家国情怀】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郭沫若 9.【史料实证】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动维新变法,就要从根本上改革( ) A.传统观念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10.【家国情怀】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他是( ) A.张之洞 B.陈玉成 C.李秀成 D.谭嗣同 11.【家国情怀】1900年6月,一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华北前线日记中写道:“这些来自乡村的战士装备仅有大刀、长矛和简陋土炮……高呼‘扶清灭洋’,以血肉之躯冲向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军队……这种超越军事技术差距的爱国热忱,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民众‘麻木顺从’的偏见。”这描述的最可能是( ) A.武装抗击日军的台湾军民 B.重创了洋枪队的太平军 C.怒冲吉野号的致远舰官兵 D.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 12.【唯物史观】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13.【家国情怀】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施行统治之善政,乃万事之最难者,况欲制御此亿万之众,岂能速以轻便之心行之乎?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冲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14.中国是带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