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518387

2025年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明朝,发展,历史,清朝,文化,加强
预览图 4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中国历史》(七下)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班级 学号 得分 姓名 一、判断题(共5题,) 1.为了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太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 ( ) 2.明清时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 ……… …………( ) 3.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约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 ) 4.明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 ) 5.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和汤显祖等。 ( ) 二、选择题(共20题,) 6.右图所示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君臣礼仪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图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8.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 ) A.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商业贸易发达兴盛 D.科技文化充满活力 9.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千米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 A.推动了贸易发展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11.以下为中国部分古代书籍的分类梳理,其中“ ▲ ”处应填… ……( ) A.《桃花扇》 B.《农政全书》 C.《红楼梦》 D.《永乐大典》 12.历史情景剧表演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下列剧中情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 ①明太祖派锦衣卫缉捕官员 ②清朝引进美洲的玉米、甘薯 ③北宋的百姓观看《牡丹亭》 ④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喇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明清时期,西北土司虽与中央王朝相距千山万水,但“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皇宫)受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 A.边疆经济开发 B.土司权力扩大 C.民族交融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 14.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如图材料描述的传统节日分别是 …(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富贵之家把亭台楼榭装饰一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元宵节、重阳节 B.端午节、中秋节 C.元旦、清明节 D.春节、中秋节 15.以下是古代某著作中的插图,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6.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仅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A.树立乾隆帝权威 B.维护集权统治 C.保留女真族文化 D.弘扬儒家思想 1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这些书籍:《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据此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