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 培养权利意识,珍惜、尊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感受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了解宪法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规定。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网络而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对很多关于公民权利的新闻或案例已有所接触且充满兴趣,但权利的具体含义和正确的权利观念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内容。在第一课和第二课中,学生已经学习到宪法的基本知识,对宪法的权威地位有了认同,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一定了解,本框题围绕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展开教学,重点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理解各项基本权利的内涵及行使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帮助学生增强权利意识。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探究法 重点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提升法律意识,形成正确法治观念 难点 人身自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宪法目录结构 展示第二单元在宪法中的地位 引出公民基本权利 观看PPT 通过宪法目录整体上厘清第二单元在宪法中地位,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新授 自主学习:请根据教材p34———41页,整理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完成框架图 情境导入 202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活泼又有喜感的人形机器人穿着小花袄、挥着红手绢、扭着大秧歌,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材料展示 过渡:机器人春晚扭秧歌,又一次把人工智能推上了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进步。今天,我们以人工智能的话题来学习的公民基本权利。 01 《政治权利》 2024年两会,人工智能(AI)成为最热话题之一,各类相关提案和发言刷爆了科技圈。 展示材料:人大代表提案 思考: 1、刘希娅、雷军是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他们拥有哪项政治权利? 2、拥有这项权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师总结:对于问题1 ,他们拥有被选举权。 通过书本我们能找到,拥有这项权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中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人大代表建议用人工智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升AI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 展示材料 师:人大代表就国家、社会发展提出建议,国家机关做出回应,说明该项权利的行使有何意义? 师总结:人大代表就社会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国家机关作出回应,他们的建议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公民行使这项权利有利于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 小试牛刀:判断以下群体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没有 少数民族:有 在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没有 退休的爷爷奶奶:没有 过渡:如今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如在武汉投入运营的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网友对新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思考: 1、网友们在互联网上发表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的看法,体现了他们拥有什么权利?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什么权利? 师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享有言论自由。除此之外公民还享有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几个自由怎么理解呢?能否举几个例子。 出版:有的同学写的作文能上少年报 集会:星期一升旗仪式集会 结社:加入共青团、少先队 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注意:自由不等于绝对自由,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 2、享有这些自由有什么意义? 公民享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