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 编号:2269659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共26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08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理念,二十四节气
预览图 0
(课件网) 视频分享:文化中国行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P49蓝字 (1)重要性: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P49蓝字 自主学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大思想理念 3.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内涵 4.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的内涵 5.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的内涵 6.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的内涵 浏览课本P50-5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探究与分享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总结归纳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价值 ①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P50蓝色字体)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有人认为,“历久弥新”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这篇序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更展现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因此,“历久弥新”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经过长时间考验仍然保持着新的状态或品质的事物或人。 名词点击 总结归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大思想理念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福民的思想 探究与分享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 2016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②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③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点拨: 1.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点拨: 2.结合以上材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