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 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 本单元以音乐为载体,通过系列红色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力量,培养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结构 核心作品 《领航》 :以恢弘旋律诠释建党精神,展现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 《十八洞飞出幸福歌》 :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题,通过民族音乐风格展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其他作品 :包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走进新时代》等,按历史脉络编排,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67。 知识技能整合 音乐本体学习 :淡化“欣赏”与“演唱”的界限,通过歌曲分析理解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实践活动 :融入合唱、器乐演奏(如竖笛)、音乐剧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参与感47 学习 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分析旋律走向与歌词内涵,感知歌曲雄壮豪迈的音乐风格 2. 运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准确表现附点节奏与进行曲特征 3. 创意实践:运用打击乐编排改编歌曲片段,探索红色经典新表达 4. 文化理解:结合《论持久战》创作背景,理解革命音乐作品的时代价值 重点 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以及奋斗史 难点 在激动昂扬的情绪中完整的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创设情境: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跟随视频,回到那个年代.(播放视频) 2. 揭示课题,背景音乐播放《我爱你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苦难深重的中国。这样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历史事件,背后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曹火星创作的歌曲,1943年12月首次发表在“群众剧社”主办的刊物《群众歌声》上 ,该曲的歌词简单,节奏紧凑简练,首尾遥相呼应,组合为连贯发展、结构严密的统一体,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 。 (设计意图:1. 教师运用视频导入课题,能更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教师语言总结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感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聆听歌曲范唱,直观感受歌曲的魅力。 设问:歌曲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2. 复听歌曲:感知歌曲段落;感受歌曲的历史信息。 提问(1)整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哪几个?为什么这样划分?引出歌曲的结构。 全曲由10个乐句组成,采用单一乐段扩展手法,通过重复与变奏强化主题表达7。 对称性布局 :每两乐句构成一组对称关系(如第1-2句与第9-10句),形成首尾呼应的闭环式结 (设计意图:对作品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歌词,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精神面貌。 师:作品表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的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不仅能加深对歌词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词直白有力,通过排比句式如“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层层递进,将政论性内容转化为具象化情感表达) 3.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调式色彩。提问学生歌曲的调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