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项目 一 感受 声音的每个瞬间 聆听音乐,说一说 这段音乐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音乐的情绪是如何表现得? 哀愁、哀怨 汉宫秋月 古筝独奏 《汉宫秋月》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唤起人们对受压迫宫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在深宫中的哀怨与寂寥。 初听音乐 全神贯注聆听每个音的音头、音腹、音尾,感受音乐的细微变化。 提示 关注动态谱中的演奏记号、音符、节奏等! 音腹 音尾 音头 壹 贰 叁 力度变化丰富 起音速度有别 如:音头力度强可表达宫女沉重叹息,起音速度慢可以营造出一种悠长、静谧的氛围。 音色古朴淡雅 音高细微变化 在表达宫女内心的哀怨和惆怅时,通过按弦使音高微微降低,产生一种下滑的音感,如同宫女的叹息声。 余韵悠长缠绵 收束方式多样 如:声音缓缓消逝,仿佛宫女的思绪还在空气中萦绕,久久不散。音尾干净利落,突然终止,表现出一种果断或无奈的情绪;渐弱的方式收束,使声音逐渐消逝,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绵绵不绝的情感效果。 拓展 古筝常用符号 《汉宫秋月》演奏符号(表情)合适的运用与表达 期盼与挣扎 失落与无奈 情感波动和爆发 孤独与哀怨 拓展 古筝常用指法 古筝演奏中右手主要负责弹奏出音,左手主要负责对弦进行按、滑等操作来改变音高和音色。 音腹 音尾 音头 壹 贰 叁 关注音头、音腹、音尾,全面感知音符从起始到结束的完整状态,准确把握每个音的发声特点、响度变化及音色过渡,从而更敏锐地察觉乐曲的节奏、力度与情感起伏,能提升我们对音乐细节的鉴赏力,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 单击输入标题 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对“听到”与“聆听”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这两个词在音乐欣赏中的异同。 “听到”是耳朵接收声音的基础生理反应,比较被动,大脑参与度低,比如在嘈杂环境中听到各种声音,但不会深入思考。 “聆听”则是主动、专注且用心感受声音的行为,会思考声音传达的内容与情感,像聆听音乐会时全神贯注。 在音乐欣赏中,二者相同点在于都是听觉基础,都能获取音乐基本信息,如旋律、节奏。不同点是,“听到”被动,对音乐感受浅,注意力不集中;“聆听”主动,能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情感,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 。 单击输入标题 对比欣赏 聆听钢琴独奏《汉宫秋月》,体会其与古筝演奏版本的不同韵味。 音色特点 古筝: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且富有颗粒感。古筝独特的音色能够很好地表现出那种细腻、哀怨的情感。 钢琴:钢琴作为 “乐器之王”,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多样。钢琴的音色更加浑厚、饱满,能够营造出一种宏大且深沉的氛围。 情感表达 古筝:由于其音色和演奏技巧的特点,更侧重于细腻地刻画宫女内心的孤独、哀怨和无奈。 钢琴:凭借其强大的表现力,还能够展现出一种更为宏大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通过丰富的和声和音色变化,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宫廷生活的压抑以及历史的沧桑变迁,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复杂。 胡笳十八拍 管子独奏 管子 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中国传统双簧管乐器,即觱篥 。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管子的音色响亮、清脆、个性强,音量大,模仿和表现力很强。这种乐器用途广,多用于地方戏曲、民间管乐合奏、寺院音乐等。 作品介绍 《胡笳十八拍》的创作者据说是东汉才女蔡文姬。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蔡文姬被匈奴掳走,在塞外生活了十二年,后来曹操花重金把她赎回。归汉途中,她将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