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安全带未系提醒》教学设计 课题 安全带未系提醒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知道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组成,在学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对汽车安全相关信息保持敏锐感知。计算思维:理解系统通过座椅压力传感器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同时检测安全带锁舌是否插入锁扣,依据输入信息进行判断并输出提醒。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探索安全带未系提醒的知识,查找不同车型的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差异,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明确在网络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在与同学在线讨论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知识产权。 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的工作机制,以及计算模块如何根据检测信息进行判断并控制提醒装置。2. 熟练掌握绘制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算法流程图,准确体现系统的逻辑判断过程,熟练绘制安全带未系提醒的算法流程图,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验证方案的过程。3. 学会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理解编程中条件判断语句与系统逻辑的对应关系,能够在给定的编程环境中完成程序编写和调试。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中传感器工作原理和逻辑判断的抽象概念,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复杂技术原理的理解能力。2. 引导学生在绘制算法流程图和编写程序时,准确把握系统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逻辑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现有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并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讲述壮壮一家外出游玩时,妈妈未系安全带汽车发出提醒的故事,提问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感受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工作原理。2. 展示一些因未系安全带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强调安全带在保障行车安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关注,引出本节课主题。 1. 认真倾听故事,回忆自己乘车时的经历,分享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现象的观察和思考。2. 观看展示内容,直观感受未系安全带的危害,激发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利用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带的重要性,为学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奠定情感基础。 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1. 提出 “当座位上有人时,提醒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表看法。2. 引导学生从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结合实际汽车座椅和安全带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系统工作过程。二、想一想1. 用模块 A 表示安全带检测,模块 C 表示警报,提出 “模块 A 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让模块 C 发出警报”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安全带检测与警报之间的逻辑关系。2. 结合模块 A 和模块 C 的功能,讲解逻辑判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只有当安全带未系时,模块 C 才会发出警报,强化学生对系统逻辑的理解。三、填一填1. 讲解用真值 1(表示 “是”)和 0(表示 “否”)表示模块 A、模块 C 状态的方法,展示输入和输出状态真值表。2. 引导学生根据模块 A 和模块 C 的逻辑关系,填写真值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系统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四、绘一绘1. 讲解算法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和绘制规则,以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为例,展示如何用流程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