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 认识民法典 / 编号:22892066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03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法典,保护,财产,民事,法律,体现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道德修养:通过民法典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健全人格:通过法治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学习内容(P83-86) 01.民法典的地位? 0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内容)? 03.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04.民法典的治国理念?如何体现? 05.民法典坚持的基本原则? 认识-民法典 第 一 部 分 视频赏析 走近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1.民法典是多久正式实施的? 2.民法典是我国首部_____的法律, 号称_____. 3.民法典共几编几条?涉及哪些内容? 2021年1月1日 以法典命名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编1260条 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任务一:民法典--社会生活热点 财产安全 保护物权 合同的公平性 任务一:民法典--社会生活热点 保护人格尊严 保障家庭幸福 继承权的规定 任务一:民法典--社会生活热点 保护生命健康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笔记区 1、民法典的地位,调整范围(内容) P83、84 地位: 调整范围(内容):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善用-民法典 第 二 部 分 任务二:模拟小法官,请你来解决生活矛盾 父母未经同意扔掉小明旧玩具 小卖部售卖过期零食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 《民法典》第 34 条:监护人应当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利,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其财产。 《民法典》第 1184 条:财产损失按 “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 计算 父母擅自扔掉玩具,小明可要求赔偿 《民法典》第 1203 条:消费者可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销售者需承担过错责任(如未及时下架过期食品)。 消费者可与小卖部协商赔偿。 《民法典》第 184 条: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 8 条: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即使救助过程中造成受助人伤害,救助人无需担责。见危不就可能遭受道德谴责。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P84 ①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笔记区 解读-民法典 第 三 部 分 任务三:阅读下列法条,这些法条分别体现哪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帮互助。 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乘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诚信 文明 爱国 和谐 自由 公正友善 民法典体现何种治国理念? 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