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娃哈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作为青少年有必要了解中国各地特色文化,并透过舞蹈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学生相对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族歌舞。以了解风土人情、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对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了他们爱好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容易分心,思想不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走进新疆的风土人情,了解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 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二)通过手型、步伐和姿态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基本动律。 (三)学习维吾尔族舞基本舞姿,使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动作,并把基本元素组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基本舞姿的小舞蹈。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初步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维族舞蹈特有的舞姿与舞蹈韵律感。 强调舞姿的准确性与肢体的协调性相配合。 (二)正确、熟练地掌握维吾尔族舞蹈基本舞姿顺风式、摊手绕腕平开位、花朵式、摘葡萄,基本步伐小碎步、前点地,并完成舞蹈组合学习。 五、教学难点: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和体态,纠正和规范动作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教授上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原因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要力求他们连贯、准确、优美地把动作掌握好。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老师通过视频展示、音乐播放、动作示范,让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快速进入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热身舞蹈《健康快乐每一秒》。 2.胯部练习《小秘密》。 (二)新课导入。 1.情景引入主题。 师:今天汪老师化身为一名导游,跟着老师的步伐,我们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过条马路即将到达我们的目的地。舞蹈《过马路》。 2.通过观看视频,走进新疆。 师:看完视频告诉大家,我们走进了哪座美丽的城市 新疆。 3.快看!来了一群翩翩起舞的女子。(观看视频)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引出新课《新疆维吾尔族舞蹈》。 4.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花帽,是维吾尔族美的重要标志,也是维吾尔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特点。 舞蹈热情豪放、步伐轻快灵巧。昂首、挺胸、直腰是基本体态。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并掌握新疆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维吾尔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 学习新课内容。 师:跟随“导游”一起变身为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学生。 1.手型。 花形:立腕,手指松弛,大拇指与中指相捏。 2.基本舞姿。 (1)顺风式: 左手侧平打开,右手指向斜上方,眼睛看高的那只手。反面则右手侧平打开,左手指向斜上方,眼睛看高的那只手。 步伐为小碎步:为脚后跟抬起,脚尖左右交替,要快、稳,后背保持直立。 摊手绕腕平开位: 双手交叉,手心向上,从身体的前方向两边摊开,用手指尖带着绕最大的圆,手指立起,双臂两侧平抬与肩齐,压腕立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